-------------------------------------------------------------------------------- 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叶景林及“面包车艺术团现象”启示录 新华社记者 黄国柱 曹智 张宝印 本报记者 李舫   作为一名忠诚的部队文艺战士,一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叶景林在为 基层服务的舞台上微笑着奏完了生命的最后乐章。他和“面包车艺术团”的创 作演出活动,把共鸣和理解,欢笑和泪水,教益和启发,永恒地留在了千千万 万个普通观众和基层指战员心灵深处。   今天,当我们站在“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高度审视 叶景林及“面包车艺术团现象”时,便不难发现,它给人们带来了对《在延安 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启迪,给我 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弘扬主旋律 代表先进性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七次全国文代会和第六次全国作代会上强调:“当代中 国的文艺工作者,应该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推进我国文艺的创新和繁荣,努力创作出弘扬中华民族 的民族精神和我们时代的进步精神的作品,用以教育人、鼓舞人和鞭策人,为 繁荣祖国文艺的百花园,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新人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我国当代文艺工作者肩负的庄严使命。”   这是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召唤。身为党的文艺工作者,叶景林感悟到了 时代的召唤,他不辱使命,始终以弘扬主旋律,讴歌时代精神为己任。   “不到官兵中,我找不到感觉;不说兵段子,我出不了激情。”从艺近30 年,叶景林创作和表演的评书90%以上是反映火热的现实军营生活和社会生活 的。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无病呻吟的章节,挑不出哗众取宠的败笔,充分体 现了社会主义文化与生俱来的先进性和崇高的思想道德内涵。同时,在艺术表 现形式上,十分注重通俗性与贴近性,达到了“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统 一融汇的境界。他的创作与演出,既能活跃于艰苦地区的简易舞台,也能登上 首都高层次的大雅之堂;既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也获得专家的肯定。   叶景林和“面包车艺术团现象”首先昭示我们,先进文化必须具备健康而 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和引人入胜的表现形式,弘扬主旋律,并不等同于生硬枯 燥的“说教”,更不意味着会失去多数受众。文艺工作者最重要的使命便是贴 近生活,寓教于乐,启人心智,陶冶情操,“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 作品鼓舞人”。   叶景林及“面包车艺术团现象”还告诉我们,弘扬主旋律,歌颂改革开放 的伟大时代精神,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所有的作家艺术 家,不论他从事何种艺术形式,都应该坚持其作品高尚的思想艺术品位。决不 能为取悦某些人的低级趣味,而降格以求。而应该像叶景林那样,殚精竭虑, 坚定不移地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官兵配置可口的“营养大餐”,为群 众奉献“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履行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人民是母亲 生活是源泉   当年,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 则的问题。”并批评了那种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倾向。60年过去了,随着时 代的变化,文化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作品的传播,从来也没有 像今天这样方便快捷;大众文化消费的方式、审美的趣味,从来也没有像今天 这样多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必要把节目送到基层, 送到偏远的哨所,送到贫困的山乡?叶景林和“面包车艺术团”给我们的答案 是肯定的。   “越是偏远越要去,哪里艰苦哪搭台;越是人少越要去,哪里有兵哪里演。 ”对于叶景林和他的战友们来说,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来就不是一句 空话,而是一系列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有人说,叶景林是一个“水深火热”、 “出生入死”的艺术家,面包车小队是“贴心暖人”、“风里来、雨里走”的 艺术团。一方面,他们把自己的演出场地主要定位在官兵和群众艰苦战斗的第 一线;另一方面,他们又把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实践当作汲取创作营养 的唯一源泉。如果把面包车小队比作一棵郁郁葱葱的常青树,那么他们的艺术 之根便牢牢地扎根在东北军民火热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   他们的实践又一次验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群 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才 会有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才能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   叶景林初中毕业,身材、嗓音等先天条件并不算好,可为啥一上场就掌声 如潮?一名战士说得好,他演的是我们的身边事,讲的是我们的心里话。   每当部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叶景林和他的小队从来不会缺席。东到黄海 前哨,西到云南边境,南到西沙群岛,北到漠河边防;三江抗洪大堤,自卫作 战前线;大兴安岭扑火现场,沙漠深处仓库连队;贫困山区农舍,监狱高墙之 内……到处留下了叶景林和演员们的足迹,同时也留下了他们虚心向基层指战 员学习,与官兵和群众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数不清的佳话。在这个深入体验 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生活素材,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也丰富充实了自 己,提高了思想和精神的境界。   他们认为,为兵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既是原则,更是方向,本身就寄 托了一种对官兵和群众的深厚情感。他们来到基层,所代表的决不仅仅是几个 专业文艺工作者,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部队的领导,送去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演出本身,是多少金钱也无法替代的。   人们喜爱叶景林,欢迎“面包车艺术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只添欢 乐不找麻烦,探索了“行军一台车,吃饭一张桌,演出一台戏,送兵一片情” 这样一种为兵服务的轻便方式。不论什么样的简陋条件,什么样的艰苦环境, 不管人多人少,哪怕只有一个人,都认认真真地演出。难怪群众说,“他们名 气大,架子却不大”、“演出水平高,要求却不高”。   德艺双馨矢志不渝   “台上演好戏,台下做好人”。这是叶景林一生追求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 照。艺术境界的完美,人格操守的高尚,构成了叶景林光彩照人的形象。   社会主义的作家和艺术家,应该是先进文化的自觉传播者,也是“人类灵 魂的工程师”。然而,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长期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才能无愧于这个崇高的称号。我们赞扬叶景林,是赞扬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 清贫,抵得住诱惑,矢志不渝为基层官兵和人民群众服务的那种“虽九死其犹 未悔”的坚忍不拔的执着精神;我们欣赏“面包车艺术团”,是欣赏他们那种 为了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息奋斗 的战斗品格。   叶景林心无旁骛,不为名利所惑,任何时候心里都不“长草”,是因为他 执着地认为,“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他为基层官兵和人民群众所做 的牺牲奉献是“值”的,是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应尽的义务。   应该说,“德艺双馨”不仅是观众对艺术家的期盼,更是传播先进文化必 须具备的素质要求。作家艺术家自身道德操守的优劣,精神境界的高低,往往 决定了他们作品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从血管里流 出的是血,而从水管里流出的只能是水。那种“台上光彩照人,台下见不得人” 的所谓的“艺术家”,很难创作出伟大的传世之作。只有像叶景林那样,从艺 先做人,育人先律己,把“德”与“艺”完美地统一起来,才有可能攀登极致, 进入艺术的完美境界。   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是春。坚持和传播先进文化,要有坚定不移的领路人, 要有筚路蓝缕的开拓者,同时也需要意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先进群体。如果在 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更多像叶景林这样的文艺工作者,有更多的“面包车艺 术团”,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将繁花似锦、美好如春。   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 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叶景林用 他的生命和热血,用他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播先进文化,为党的思想和精神旗 帜增添了光彩,也为我们所有的文艺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