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 康 发 展 的 文 化 事 业   健康发展的文化事业 建市40年来,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配套。目前,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少儿活动中心(含少年宫)、矿史陈列馆、文化大厦、地质陈列馆、图书馆各1座;有图书室、阅览室70多个,藏书总量达110多万册;有专业演出团体1个;影剧院、俱乐部近30座;职工之家、文化活动中心56个;离退休职工文化活动站45个;少数民族职工文化活动室52个。基本形成了多层的职工文化活动网络。   文化市场已初步形成了歌舞娱乐、音像制品经营、书刊零售出租、复印打字、台球娱乐、艺术培训等多个门类,共有各种营业性文化经营场所和单位498家。现从事专职文化工作人员1500多人;市局文联现有文学、美术、摄影、音乐、书法、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9个协会,其中,加入国家、省级各文艺家协会会员近200多人;此外,市(局)还组织了职工业余合唱团、青年业余艺术团,各基层单位还活跃着许多业余文艺队伍,文化市场从业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已达4500多人。   克拉玛依市政府在文化事业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鼓励、引导文艺工作者和广大文艺爱好者,创作了一批反映油田生产和建设的文艺作品,取得了较大成果。如编辑出版了80万字的大型回忆录《新疆石油40年》(上、下册);编辑出版了一套20册的《新疆石油作家丛书》,全书共450万字节;编辑出版了维吾尔文小说集《戈壁上的第一盏灯》、诗歌集《足迹存情》和回忆录《新疆石油40年》;编辑出版了《克拉玛依1955-1995》画册;拍摄了大型专题片《瀚海新歌》、音乐风光片《克拉玛依之歌》,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先后在北京、深圳、广州和美国成功地举办了《克拉玛依人摄影展》、《郭新摄影作品展》、《赵承安摄影作品展》、《文祖云版画作品展》等等,引起了文艺界的关注。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办文化,做到了全市大型文化活动联合组织,分散文化活动各自组织,特殊性文化活动专业部门帮助组织。1997年以来,全市每年都要举办1至2次大型文化集市,国庆节举办万人赛歌会;正月十五举行元宵灯会,夏季举办纳凉文艺晚会等等。每年夏季举办的纳凉晚会,从6月上旬至9月上旬,每逢周末的晚上,演出现场围满了热情的观众,各单位及广大文艺爱好者主动要求参加节目演出,形成了群众参与的热潮,观众也达数万人次。   组织人员参加省内外演出与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1995年,市歌舞团参加北京全国表演唱大赛,有3个节目获奖;采油一厂青年艺术团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第二届“红豆杯”企业舞蹈大赛中,参赛的4个节目全部获奖;在自治区青年歌手大赛上,克拉玛依市选手区获得六项大奖,其中美声组荣获一等奖;在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青年业余歌手大赛中,克拉玛依市选手获美声唱法二等奖。1996年,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大庆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石油职工文化大赛专业组文艺比赛”上,市歌舞团一举荣获团体演出一等奖,主题晚会《啊.克拉玛依》荣获最佳舞美设计奖等23项奖;同时,还分别组队参加了在江汉油田、青海油田举行的业余组曲艺、器乐、舞蹈、声乐及石油歌曲创作五项比赛,共荣获特别奖1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17个,优秀奖22个,组织奖7个,获奖总数72个,位居全国各石油企业第二名。   据不完全统计,1993-1996年底,文化门类累计获国家、省部级以及国外评奖共348个,曾14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文化先进组织单位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