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深圳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台联合评选的“2002年深圳文艺界十件大事”于近日揭晓。 一、深圳市欢庆党的十六大文艺活动精彩纷呈。 从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至十六大闭幕期间,由我市组织创作的一批优秀歌曲在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和深圳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重要时段里多次播出,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音乐电视《亲爱的中国越来越美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在灿烂阳光下》等歌曲更被中央电视台列为向全国播放的七首重点歌曲,在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在该台滚动播出。此间,深圳市“欢歌新时代”大型群众广场文艺晚会、大型组歌《时代颂歌》分别上演。我市组织摄制或参与摄制的电视剧《希望之城》和《激情年代》在中央电视台和深圳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与观众见面。各区也精心组织了主题鲜明、多姿多彩的群众性文艺晚会,全市掀起了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热潮。 二、深圳市少儿艺术精品在国际比赛中屡获殊荣。 2002年10月,在第十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上,深圳艺术学校学生张昊辰和左章分别夺得第一名和第五名。左章还于3月获乌克兰克莱涅夫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何其真获施坦威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国赛区A组第一名。深圳高级中学童声合唱团7月赴英国威尔士参加第56届兰戈仑国际音乐节获第一名,2002年10月赴韩国釜山参加第二届国际奥林匹克合唱节,获三个项目金奖。深圳中学合唱团也在第二届国际奥林匹克合唱节上获两个项目金奖。深圳市澎柏艺术中心学生梁潇、廖梦楚、胡雪萌、黄非等4人在德国弗莱堡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中获两项一等奖。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深圳赢得了荣誉。 三、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方案加紧制订。 从2002年上半年开始,市委宣传部、市体改办和市文化局联合组织了关于深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论证,现已基本完成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送审稿)及《关于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四个件的初稿。年初,经市领导批准,市委、市政府将“关于举办常设国际性艺术节庆问题”列为我市2002年度重大调研课题之一,调研论证小组经过深入调研和周密论证,提出了关于举办“深圳国际音乐节”的论证报告。此外,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艺创作中心承办的“WTO与文化产业”系列讲座于2002年10月17日至10月19日举行,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四、话剧《阳光地带》在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晋京演出,取得成功。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罗湖区委区政府组织创作的话剧《阳光地带》取材于新时期社区建设居委会主任的感人事迹,于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赴北京参加中国文化部“2002年全国优秀剧目邀请演出”,得到首都的有关领导、文化界和新闻界的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此做了报道。同时获邀晋京参加这次演出的还有由宝安区组织创作的戏剧小品《一件羊皮褂》。 五、我市宣传推介本土艺术家的计划启动,粤剧演员冯刚毅和歌唱演员余凤兰受到广泛关注。 2002年6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研究、部署了推介本土艺术家的计划,并召开了新闻通气会,首批推出市粤剧团演员冯刚毅和市歌舞团演员余凤兰。冯刚毅因在现代粤剧《驼哥的旗》等作品中的精湛演技第二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第11届深圳大剧院艺术节期间,分别举办了冯刚毅个人专场演出和余凤兰独唱音乐会。来自北京、广州和深圳的音乐专家还围绕余凤兰歌唱艺术进行了深入研讨。市内外媒体对这两位深圳艺术家做了大量报道,产生较大的影响。 六、深圳市唱响《公民道德歌》群众歌咏活动全面铺开。 从2002年4月至7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市文化局联合组织了唱响《公民道德歌》群众歌咏系列活动,活动深入基层,面向群众。在6月举办的全市庆祝建党81周年、唱响公民道德歌群众歌咏大赛,有全市15支合唱队伍的近千人参加;在5月举办的“深圳市第六届中小学生合唱节”活动中,1000余所学校的师生唱响了《公民道德歌》。同时,市、区有关部门和各文化馆(站)组织专家深入基层教唱,并在文化“三下乡”、“四进村”活动中安排演唱,为我市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七、深圳市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暨全市基层文化经验交流会召开。 此次会议于2002年5月22日召开,总结了近年来全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表彰了全市基层文化工作的29个先进单位和29名先进个人,13个基层先进单位做了经验介绍。今年全市群文战线再创佳绩;罗湖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2002年“全国先进文化区”称号;从年初开始的“千场电影下社区”、“百名艺术家下社区”、“文艺三下乡”活动,贯穿全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罗湖、福田、南山、盐田等区创作的一批群众文艺作品获国家级比赛奖项;深圳首届警察文化节、罗湖区首届歌舞厅艺术节、市文联首届“好日子”杯戏剧小品大赛等活动相继在年内成功举办,为迎接和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 八、第三届“深圳读书月”办出新特色。 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读书月活动于2002年11月1日至12月上旬成功举办。本届读书月以“建设公民道德,实现文化权利”为主题,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走向社区的方式而形成了活动的新特点,开展了“卓越·深圳读书论坛”等129项富有特色的活动,有300万人次参加了活动,反响热烈。 九、第三届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举行。 “第三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2002年12月18日至20日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海内外近百位艺术家莅临深圳出席开幕式和参加各项艺术活动。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是目前国际上惟一的常设性水墨画双年展事,是中国美术展的盛会,也是深圳这个现代新都市的一道文化亮色。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全面展示当今水墨画的各种创作成果,展示海内外不同社会层面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的作品,推动水墨画这一传统艺术进入当代、走向世界。 十、《跨世纪》晚会获国际大奖,《中华百艺盛会》光彩谢幕。 华侨城世界之窗的“跨世纪”晚会,于2002年11月21日获IAAPA国际主题公园协会主办的2002年度国际主题公园表演大奖赛最佳优胜奖,还以360度全景式环球舞台、2001年“五一”和国庆黄金周经营收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创世纪》观众人数,创中国企业文化“吉尼斯大全”的国内文化主题公园最高纪录。此外,华侨城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华百艺盛会”于11月17日结束了8年的辉煌历史而光彩谢幕,这台晚会连演三千余场,观众达数百万人次。(深圳商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