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河南文艺大盘点 10大文艺新闻   一、李伯安艺术成果震动全国   我省著名画家李伯安生前系河南美术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美协会员,被誉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默默耕耘中国人物画之苑的艺术赤子”。在生命的最后10年,他历经千辛万苦创作出史诗性鸿篇巨著、水墨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弘扬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并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黄河文明。为此,他三次西行,探访源头,最终倒在尚未完成的作品前,年仅54岁。2001年他的作品在北京、上海、郑州等地进行了展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和震撼。许多著名画家、评论家将李伯安称作“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省委书记陈奎元高度评价了李伯安的艺术成就和给河南带来的荣誉,希望河南涌现更多李伯安式的优秀人物。   二、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晋京演出引起轰动   2001年4月29日—5月6日,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在北京中国剧院举办了《梨园春》北京戏曲周活动。戏曲周共组织了8场演出,河南电视台对其中的两场进行了现场直播。节目引起巨大轰动,许多戏迷奔走相告,举家携口前往观看。演出场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盛况空前,成为当时北京的一大文化热点。戏曲周期间还召开了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梨园春》栏目把传统戏曲和现代电视如此巧妙结合起来,是一个创造,是一个奇迹。戏曲周演出过程中,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出席并观看了演出,盛赞演出成功,并对《梨园春》的演出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河南省第五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   2001年6月河南省第五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在郑州隆重召开。省委书记陈奎元,省委副书记范钦臣、王全书等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领导同志接见了全体与会代表。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全省文艺家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孔玉芳致开幕词,省文联主席张海同志作会务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了河南省文联第五届委员会。河南省文联第五届委员会于6月14日召开了第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了河南省文联第五届委员会主席团,张海同志当选为文联主席,詹玉荣、王洪应、杨杰等同志当选为文联副主席,孙广举、凌解放、王宝贵、方照华、齐飞、杨丽萍、席保安等同志当选为文联兼职副主席。这次大会是新世纪我省文艺界召开的第一次盛会,对我省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具有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四、首届“全省优秀文艺工作者”和“河南文艺十佳”评选活动揭晓   为了表彰为我省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优秀文艺工作者,鼓励先进,树立榜样,省委宣传部于2001年2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评选“全省优秀文艺工作者”和“河南文艺十佳”活动,活动历时半年,在各地各单位评选的基础上,经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认真研究、评议,评选结果于8月份揭晓。入选首届“河南文艺十佳”的有马金凤、王钢、王明山、齐飞、何向阳、李利宏、李佩甫、周虹、凌解放、路振隆10位作家、艺术家。另有张惠民等79位同志荣获“全省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这项评选活动自2001年始,以后计划每两年开展一次。   五、首届河南省民间艺术节成功举办   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我省于2001年4月到10月举办了首届民间艺术节。艺术节期间成功举办了9项重大活动,其中包括三门峡黄河金三角民间工艺展览、驻马店民间艺术展演、中原民间大观园、民间文艺暨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讨会、民乐大赛、灯谜大赛、鼓舞大赛、唢呐大赛、戏曲大赛等,整个艺术节内容丰富多彩,中央、省市各新闻媒体进行了全面的报道,群众反响十分热烈,为推动河南民间艺术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濮阳市东北庄被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   濮阳市岳村乡东北庄被中国杂协正式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命名仪式于2001年10月在北京举行。此项命名全国仅有两家。东北庄杂技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清代中期,解放后,全国27个省市的正规杂技团的骨干大多是该村杂技艺人,许多人成为国家级著名杂技演员。他们足迹遍及世界41个国家,近10年来,东北庄籍的杂技演员共捧回国家级、世界级的各种杂技奖杯多达37个,给国家和河南赢得了荣誉。目前,该村外出巡回演出的杂技班共有11个,400余人。   七、省直艺术表演团体晋京演出获巨大成功   2001年5月11日—14日,省豫剧三团携《香魂女》、《朝阳沟》晋京展演,受到北京专家和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使京城戏迷真正领略到豫剧现代戏的艺术魅力。2001年8月13日—18日省豫剧二团组织《下陈州》、《清风亭》等优秀传统剧目赴京演出,又一次在首都掀起豫剧热潮,显示出河南传统戏剧的迷人风采。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应中国文化部、北京鲁迅博物馆之邀,2001年9月24日—25日,省曲剧团带《阿Q与孔乙己》赴京演出,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热烈欢迎,引起首都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公认该剧对原著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思考和开掘,并在舞台上作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是近年来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众多戏剧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为我省戏剧界赢得了荣誉。   八、南阳汉画馆“南阳汉画像石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称号   2001年6月18日,南阳汉画馆“南阳汉画像石陈列”在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举办的全国性的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工程评比中荣获“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称号。这一评选活动自1998年开始,至今已举办4届,我省南阳汉画馆2000年新开展的“南阳汉画像石陈列”以丰厚的文化底蕴、精美的文物展品和大气磅礴的陈列手法从众多展览中脱颖而出,既展示了河南文物大省的雄厚实力,也标志着我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已迈入全国前列。这是我省继河南博物院“楚国青铜艺术陈列”、洛阳博物馆“永恒的文明”之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九、“河南书法西部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01年7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举办了一次跨省区大型文艺交流活动——“河南书法西部行”。我省著名书法家张海、李刚田、周俊杰、宋华平等18位知名书法家组成代表团,历时20余天,行程1.7万公里,携60位书法家的120余件精品力作,在宁夏、青海、新疆各地进行了巡回展览。这项活动开新世纪中西部文化交流之先河,是具有深厚传统的中原文化与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西北文化的一次融合和交流,对中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十、驻村工作文艺汇演在全省展开   为配合省委中心工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全省驻村工作文艺汇演。整个活动于2001年8月底开始到12月底结束,历时4个月。这一活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深受农村广大群众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期间,各地文化部门与驻村工作队员共同围绕驻村工作创作了300多个作品,分四个赛区进行了汇演。最后于12月29日在省人民会堂举行了“大地飞歌”全省驻村工作文艺汇演颁奖文艺晚会,省四大班子领导和部分驻村工作队员及省会观众观看了演出,并对整个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⑥6 10大文艺成果   2001年,我省的文艺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奋力拼搏,成绩显著,硕果累累。近日,省委宣传部组织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对我省2001年文化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和盘点,评出了2001年度全省十大文艺成果。它们分别是:   一、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显著,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评选实现重大突破   我省选送的作品在参加全国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这一国家级最高奖项的评选中,共有九件作品获奖,并且囊括了所设立的全部奖项。其中由河南电影制片厂和郑州市文化局联合摄制的电影《我爱我爹》、河南电视台摄制的电视剧《永远的非洲》、河南省豫剧三团创作演出的豫剧现代戏《香魂女》、河南省音乐家协会组织创作的《七月山歌》和《山妞走四方》、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广播剧《理财组长》、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市场经济与村镇文化建设》、《中国边疆经略史》,马正跃同志撰写的理论文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等获得入选作品奖,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被授予“一等组织工作奖”,获奖作品的数量和获奖项目均突破了历届最高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标志着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青年评论家何向阳连获冯牧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   2001年2月,我省青年文艺评论家何向阳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2001年10月她又以评论《12个:1998年的孩子》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何向阳此次获冯牧文学奖,是我省文学批评界第一次问鼎这一全国性文学大奖。鲁迅文学奖是全国性最高级别的文学大奖,何向阳同志是本届获奖的最年轻的评论家。何向阳同志一年内两度问鼎全国性文学大奖,为我省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三、书法家周俊杰获中国首届文艺评论奖   2001年3月,在由中国文联及12个文艺家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首届文艺评论奖评奖活动中,我省著名书法家周俊杰的书法论著《论二十世纪中国书法》荣获中国首届文艺评论奖。这个奖项是50年来中国文联首次举办的最高规格的文艺评论奖项,也是河南10多个艺术门类中惟一获奖的文艺评论文章。周俊杰在这篇文章中,宏观把握了20世纪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流程,是一篇研究20世纪书法的重要文献。   四、我省画家连获国际美术大奖   2001年6月,我省书画院画家王宏剑的油画作品《雪》,在纽约2001年国际肖像大展上,以其高超的油画技法和深沉的思想内涵震撼人心,荣获总统奖,这是该展获奖的惟一华人作品和亚洲作品,受到评委和公众的高度评价。王宏剑是惟一在西方国际画展上获得大奖的中国河南画家,为我国同时也为河南赢得了荣誉。2001年8月,我省书画院画家李运江的国画作品《松鹰图》在法国巴黎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的第六届国际书画作品展中,荣获金奖。第六届国际书画作品展是世界书画艺术家协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的画展,世界13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此次评选活动。   五、姚金成的豫剧《香魂女》荣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   我省剧作家姚金成创作的大型豫剧现代戏《香魂女》获得2001年第14届曹禺戏剧奖·剧本奖,实现了我省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剧作《香魂女》根据小说改编,通过对两代妇女不同命运的描写,展示了社会的进步。此剧由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曾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   六、我省群众文化活动再创佳绩   在中国民协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我省民间工艺美术家阎立夫的钧瓷作品、王玲的黄河金沙泥陶艺作品、刘丽敏的麦秆画作品获“山花奖”金奖,占全部金奖作品的3/10。我省张振犁教授撰写的《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我省在参加全国第11届“群星奖”比赛中,获得8金、5银、6铜,在全国名列前茅,取得了自1991年参加比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本届“群星奖”同时进行了群众文化科研成果的评比,其中省文化厅闫敬彩、闫宏伟、魏周兴、翦辉共同撰写的《关于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调查报告》获全国调查报告类金奖第一名,谢丽的《家庭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获金奖。   2001年8月,在全国少儿文艺第二届“蒲公英”奖比赛中,我省获得9金、19银、13铜的好成绩,获奖总数达42个。   在全国第11届“孔雀奖”少数民族声乐大赛上,我省回族青年歌手李蓓获得通俗唱法惟一金奖。   由省文化厅组织的综艺晚会《中原风》在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获演出金奖、创作银奖,17个节目获得单项奖。   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文联剧作家魏关生创作,由公司文联曲剧团排演的曲剧《清州遗怨》,在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演出活动中,一举夺得15个大项中的28个奖次。由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文联画家韩和平创作的中国画《三秋》荣获第一届“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金奖。由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文联演出的小品《安排》,在第八届曹禺戏剧小品、小戏大赛中荣获“中国曹禺戏剧奖”一等奖。   王甜甜、孔乔桥、郭晓美、王小果4位小朋友荣获2001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   七、文物科研项目“夏商周考古文化分期与碳14年代框架的建立”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自1996年启动以来,经过5年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以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安金槐为代表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同志,分别承担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一个课题和三个专题,根据碳14测年数据,并参考文献有关商代与夏代记年的记载,估算出了商代和夏代始年。2001年2月,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将“夏商周考古文化分期与碳14年代框架的建立”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在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依靠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八、作家张宇、李佩甫荣获人民文学奖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第3届“人民文学奖”于2001年3月揭晓,在入选的13部长篇小说中,我省著名作家张宇的《疼痛与抚摸》、李佩甫的《城市白皮书》榜上有名。省委副书记王全书、省委秘书长李柏拴对我省作家获“人民文学奖”作了重要批示。值得注意的是,在获奖的13位小说家中,河南籍作家占了4名,除上面提到的两名外,还有两位豫籍部队作家、河南文学院院士周大新和柳建伟。文学豫军的突出表现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九、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又上新台阶   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自1999年5月改版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据央视调查,该栏目的收视率长期保持在20%以上,已经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名牌栏目”和我省文化方面的著名品牌。2001年该栏目又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2001年度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第14届全国电视文艺政府奖“星光奖”和中国电视家协会组织的电视文艺“金鹰奖”评选中均荣获“优秀栏目奖”,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十、2001年,我省有45处文物古迹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7月1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国务院批准的第五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名单,我省有45处文物古迹名列其中。这4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新郑裴李岗遗址、舞阳贾湖遗址等古遗址15处;孟津邙山陵墓群、偃师恭陵等古墓4处;三门峡宝轮寺塔、开封陕甘会馆等古建筑21处;义马鸿庆寺石窟、安阳小南海石窟等石窟刻石5处。至此,我省共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6处,进一步巩固了我省文物大省的地位。 作者: 链接: 日期:2002-02-01 11:55:58 来源:河南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