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非 申非,原名申廉俭,笔名深非,辽宁省盖州市人。1935年1月3日(农历)出生。现任本溪市歌舞团艺术委员会主任、二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本溪市文联委员、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解放前就读于营口市真光小学和吉林省磐石县大成小学。1948年人磐石中学。1951年人长春银行学校学习。1954年毕业分配至本溪市人民银行工作。自幼酷爱音乐,学生时代就参加校内外演唱、演奏活动,1951年涉足音乐创作。参加工作后一直是省、市财贸系统文艺活动骨干,多次获各级职工文艺会演创作及表演奖。1960年考入本溪市歌舞团。1961年被派至中央民族乐团学习指 挥、配器,1961年人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历任小提琴演奏员、乐队指挥、作曲、副团长、团长等职。 曾指挥演出歌剧、舞剧、音乐舞蹈等节目百余台。在1983年11月至1986年11月任市歌舞团主要领导职务期间,注重艺术生产及人才开发,本团作品及演职员在国家、省、市专业文艺汇演或比赛中多次获奖,提高了团体的知名度。1984年组织指导.排练并率团演出的大型轻音乐会,阵 容整齐节目新颖,仅在沈阳一地就连续演出百场,受到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的表彰奖励。同年5月11日《本溪口报》在头版以《来自省城的掌声》为题报导了该次演出的盛况。 创作有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500余部。其中大型歌剧《救救她》演出反响强烈,由市歌舞团连续演出达126场,且场场爆满。大型歌剧《夺不走的爱》参加辽宁省1983年专业话剧歌剧调演,获创作奖及省政府颁发的同年度优秀文艺作品年奖三等奖。曲谱选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录音选段获全国市级电台文艺广播协会1984年度优秀节目奖并在全国100余家电台播放。《辽宁文艺界》载文称:“本溪市歌舞团拿出这样一台清新、健康、生动、感人的歌剧,是全省歌剧界的喜事”,“冲破了辽宁歌后创作的沉寂”。《辽宁日报》也以《歌居舞台开新花》为题载文称:“音乐创刊 有所探索和创新,既富强烈的时代清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艺术感续力强,是一部成功之作”。此外,他作曲的舞蹈《走出山村的小丫蛋》1985年参加全国少儿歌舞会演,获文化部颁发的音乐创作二等奖,并于同年9月进京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为舞剧《山乡红花》、歌舞剧法朗选石》、广播剧《郑板桥卖画》等谱写的音乐,也获省级奖励。他作曲的《战士的青春火样红》、《锻工之歌》、《你是园丁我是花》等100余首歌曲,被选人多种歌集或散见于省内外报刊。其中《吉祥鸟是吉祥的象征》获吉祥鸟全国征歌一等奖;《恬静静的夜晚》、《偶遇》、(含曲作者小传)在国外发表。 刘庆芝 笔名青芝,民音。1933年9月20日生,黑龙江穆桂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辽宁儿童音乐学会理事,本溪市文联委员、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二届)、顾问(三届)。市器乐学会、合唱学会副会长。1947年人牡丹江鲁艺文工团一团,1950年毕业于东北鲁艺音乐系。同年入本溪市文工团任乐队队长,1958年被迫离开文艺界,1979年重返本溪市文联。 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喜夜明灯》;组歌《举大庆旗,走大庆路》;话剧音乐《海防线上》;合唱《咏梅》、《怀念周总理》、《毛主席纪念堂永放光芒》、《矿山战马》、《外贸为世界添光彩》;独唱《月夜》、《啊,生活、事业》、《我走过太子河大桥》、《我推着你走》;二重唱《山村姐妹》、《迎接新世纪》、《勿忘我》、《青春友谊》;童声合唱《和新中国一起成长》、《晨风在飞跑》、《长征路上的新苗》;无伴奏合唱《无名乌的歌声》;儿童歌舞《扛起咱 的红缨枪》、《三只小猫》、《小鸭过横道》、《喷水车》等。 《绣春花》获辽宁省音乐创作奖;《再过十年》获辽宁广播歌咏比赛优秀节目奖;《海滨夏令营之歌》获辽宁少儿音乐表演会优秀创作奖;《党中央指引幸福路》(合作)获辽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创作奖;《相逢》(合作)获辽宁精神文明建设征歌创作奖,本溪市创作一等奖;《游动的星》获辽宁首届中学生校园歌手电视大奖赛大合唱三等奖;《地图上印上你的名字》获辽宁省州。百灵”赛歌创作一等奖;《本溪轴瓦厂之歌》获中央电台“红塔杯”全国厂歌大赛荣誉奖; 《爷爷是名筑路工呼辽宁第二届少儿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你是……》、《吉祥之星照亮港湾》同获全国“吉祥之声”征歌创作一等然。他创作的歌唱家乡的歌曲《本溪,可爱的家乡》在本溪电台和途径本溪的火车上广播后,引起很好的社会反响。 他的论文《民歌发展过程中与语言风俗的关系》在辽宁民族民间音乐学术报告会上宣讲深获好评。他的音乐评论《崛起的思考》、《七月歌潮》等在本溪日报发表反响热烈。他的《略谈山城歌词创作》已被收入《本溪文艺评论选》。他主编出版音乐著作多部:《吉祥之声歌曲集》、《小草赞美诗》、《爱的小舟》、《多彩的梦》、《本溪词林》等。主要生平事迹已收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人《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大辞典》。 刘溪 男,1954年出生,幼时就酷爱音乐,曾表演过二重唱,男声四重唱等,进入市歌舞团后先拉大提琴,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专攻指挥专业,毕业后曾担任大型歌剧《江姐》、歌剧《小二黑结婚》、《乔老爷上轿》、《夺不走的爱》、《救救她》、《友谊与爱情的传说》等剧的指挥。当时歌舞团的歌舞节目演遍辽宁省内各市,收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称为辽宁四枝花之一。 1987年4月刘溪调入全总文工团,开始迈上了他人生旅途的新台阶,经过几年的磨破,他由普通的乐队指挥升任歌舞团的团长。他的名字上了《中国音乐家名人录》的指挥家栏。1990年亚运会期间,他指挥中央芭蕾舞团的交响乐队演出《三圣母》,受到了各国亚运健儿的好评。他们称他为中国的小泽征尔。 他还曾为歌曲《圣火燃烧在龙的故乡》、《梦中国》等歌曲作曲,受到行家和观众的一致赞扬。 刘溪从没忘记养育他的山城,他多次组织全总文工团,中国广播说唱团等来本溪演出,不论是科技招标大会、五运会、还是为企业搞活动,都有刘溪的功劳,他不辞辛苦为山城请来演员,为家乡的文艺舞台增添色彩。 安玉珠 1946年7月21日出生在丹东市的一个朝鲜族家庭里。1970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她在幼年时受民族习俗影响就很喜欢唱歌、跳舞、尤其是能唱一腔动听的歌。读书时,是学生会文艺部长,学校宣传队出色的队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市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受到观众们的好评。全校师生都投以羡慕的眼光。 1965年,她以一首甜美动人的民歌,被主考老师看中,进入沈阳音乐学院。在音乐学院这所艺术殿堂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掌握了许多专业知识,为今后的艺术工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五年后,她毕业分配到本溪市样板戏学习班(现本溪市歌舞团)任声乐演员兼声乐教员。 1977年调到本溪市群众艺术馆,任声乐辅导员。这期间为了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声乐演唱水平,她自己编教材,先后举办了五十多期声乐学习班,培养了千余名业余声乐骨干,其中为艺术院校及专业团体输送了三十多名声乐骨干。五十多名在不同层次的声乐比赛中获奖。 近几年她多次参与组织了市级以上的大型声乐比赛活动。并担任评委,多次获得组织奖和辅导奖。曾荣获辽宁省优秀辅导员称号。86年以后,她担任了民舞集成的翻译和音乐整理工作,挖掘的朝鲜民族、民间舞《母当》、《乞丐》等七个节目被收入市卷,其中有四个节目收入国家卷。她 获得了辽宁省民族、民间舞集成工作三等奖。 现是本溪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文艺部主任、本溪市文联委员、本溪市婦女聯合會執行委員、本溪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李沁芝 1952年12月生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云盘村。现在本溪市歌舞团工作。国家二级演员,辽宁音乐家协会会员,本溪市音乐家协会理事。 自1969年参加本溪县文工团以后的二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先后在京剧《红灯记》、《审椅子》;歌剧《江姐》、《小二黑结婚》、《友谊与爱情的传说》、《救救她》、《女匪》、《金孔雀》、《天涯歌女》、《夺不走的爱》、《三月三》;相声剧《出租新娘》、《甜酸苦辣》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除此之外她还在各类歌舞晚会提任独唱、重唱、合唱领唱等任务,曾演唱过《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干年的铁树开了花》、《北京颂歌》、《我爱你中国》、《我爱你塞北的雪》、《那就是我》、《祖国我永远热爱你》、《英雄赞歌》、《热血颂》、《饮酒歌》、《燕子》等几百首中外艺术歌曲,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他主演的歌剧《夺不走的爱》,1984年1月在省戏剧调演中获得省政府奖励,她本人获得优秀表演奖。 1985年她在辽宁省“聂耳、洗星海声乐作品演唱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另外,她在我市举办的文艺汇演或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业务考核中多次获一等奖,特别荣誉奖等。 1987以后她先后二次到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歌剧院学习,在张权、程治和黄伯春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歌唱艺术提高很大.艺术表现自臻成熟。近些年,她注意总结自己的舞台艺术实践经验,在开展声乐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声乐演员,这些演员中有的在全国、省、市级声乐比赛中获奖。 二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她由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农村小丫,成为一名国家二级演员,这一切除了良师益友的帮助外,更多的是勤奋和努力的厚爱。对于今后的艺术追求,她将以这两个词做为攀登新目标的动力,在勤奋和努力中,实现她的艺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