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华 -- Economics精华区文章阅读 -------------------------------------------------------------------------------- 发信人: Alchian (阿尔钦~~Hayek之继续),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全球“新经济”的发展 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Sun Aug 20 10:09:08 2000) , 站内信件 全球“新经济”的发展 世经政所 王宪磊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出现的“新经济”,沿着经济全球化的轨迹,业已波及 世界各国。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本和技术仍是推动“新经济” 出现因素的同时,信息产 业是“新经济”的首要推动因素,其次是网络经济的发展,再者服务业在社会分工中正 成为就业的主渠道。2000年4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召开了由官、产、学 相结合的美国“新经济”会议,鉴于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使90年代中期 就已见之于媒体的“新经济”讨论,再次引起全球的关注。 一、“新经济”的起源   据世界IEC/CGE模型计算:1992~1999年“新经济”起源的新技术 领域主要是信息技术、自动化、航空航天、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它 们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18.2%、15.4%、13.2%、9.6% 、7.3%、6.2%。如:美国率先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 等新技术进步计划,在 世界引起的反响十分强烈。继美国之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巴西、阿 根廷等都在加紧实施光纤电缆传输网络的铺设工程,中国在此方面也发展迅速。“信息 高速公路” 等新技术进步计划正在成为面向21世纪新技术发展要素的战略冲击,也是 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首攻据点。克林顿的“新经济”战略,就是使美国经济由抓有效需 求解决供应过剩的老模式,转变到从抓供应入手,用“信息高速公路”等新技术创新来 创造新需求的新模式。   但是,“信息高速公路”在网络技术上的负效应,使经济界和金融界谈虎色变。国 际游资、网络股过高和网络黑客等时刻虎视眈眈,金融和证券等“信息高速公路”上一 旦发生危机,其严重程度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    世界IEC/CGE模型预计:2000~2020年支持“新经济”的新技术发 展领域主要是:数字地球、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人工智能、新 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二、“新经济”属于爱因斯坦    面对“新经济”, 牛顿时代渐渐离去,爱因斯坦时代悄悄来临。经济领域的牛顿 时代是价格调节供需的时代;而尊重自然的相对性是新经济的重要内容,竞争的相对性 已客观存在,当物质财富到达一定程度后,价格调节供需的力度越来越有限。这种“新 经济”的机理无论是从科学技术对“新经济”的贡献方面来说,还是从自然科学与社会 科学的平行关系来讲,都属于爱因斯坦时代。 三、“新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商品    由传统经济到“新经济”转变,是由生产实体产品或服务实体产品的经济转移到基 于知识的生产与运用的经济。因此,新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商品,它的经济是知识的生 产与运用的经济,即“新经济”。“新经济”的商品是知识商品,它的价值与传统商品 相比,则取之于所含的知识,及其所带来的高附加值,或超额利润,或垄断利润。    在“新经济”里,知识商品将愈来愈多地具有视听和智能的特性,也就是说与传统 商品相比,知识商品含有较高的固定成本,及其较低边际成本。因此,在“新经济”中 ,网络效应将更加被人们接受。 四、“新经济” 在美国    现在,美国官方认为,生产率的提高是出现“新经济”的重要条件。4月5日克林 顿出面就“新经济”组织专门讨论,无异给新时期的美国经济定了性。    2000年的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在比较了战后美国三次最长的经济扩张——60 年代肯尼迪、约翰逊和80年代里根、布什的繁荣期和克林顿的经济繁荣时指出:前两 次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经济复苏头两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迅速(分别为4.7%和3%) ,到第七、第八年即陷于低迷(分别为1.2%和0.8%),最终导致衰退。与前两 次繁荣相比,克林顿这次则有所不同,前两年增长较慢,第七、第八年却保持2.8% 的增速,1999年4季度更高达6.4%。    美国出现上述“新经济”的背景,来自1991年3月开始复苏,及其一直到19 94年的美国经济大改组。一方面,企业缩编、实行再造工程,也是企业消肿和管理创 新的阶段,它的目的在于给90年代后期生产率的提高扫清道路。另一方面,信息革命 对生产率的影响也有一个逐步体现的过程。因特网虽然与经济复苏都出现在1991年 ,但直到1993年上网者还不过100万户。企业对企业以及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 务也只是在90年代后期才加速发展,向各行业渗透,因而从生产率的提高得到回报。 从美国经济史看,这种逐步渗透,是每一次出现重大技术创新时的普遍现象。例如,美 国的电气化从20世纪初开始,经过差不多50年,在解决了各种技术问题之后才在家 庭和工厂中完全普及,并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福特公司生产T型汽车,为美国制造 业创造了进行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这种生产组织的创新,也经过几十年才完全普及并 在劳动生产率上得到体现。这次信息革命的影响,如果在几十年后重新评价,可能绝不 亚于电气化和流水线的作用。它给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的好处,也许还只是刚刚 开始。    如果说信息革命是美国“新经济”的第一要素,那么人们也绝不可低估经济全球化 和美国宏观经济变革给这次经济繁荣带来的推动力。美国80年代治理了通货膨胀,9 0年代解决了联邦大赤字问题。这些无疑都给“新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全球性“新经济”的未知数较多    4月5日白宫召开的“新经济”会议,旨在反映克林顿执政8年的经济业绩,但同 时也反映出美国当局对有不少未知数的“新经济”如履薄冰。    世界CGE模型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世界市场中的生产过剩和消费过剩的总 量高达98万亿美元。1998年和1999年世界GDP的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其 贡献度分别为36%和42%,而且这种投资拉动GDP的势头,其贡献度在30%以 上的时间,还会持续46个月到78个月。目前,世界性过剩虽然正在世界经济结构调 整和投资带动下有好转倾向,但是要根本扭转世界性生产过剩和消费过剩,需要24~ 52个月时间。这就是说,全球范围的“新经济”未知数较多,其未知有三层内涵:新 技术已诞生、新产业未形成,新股市虽看好、新投资未见效,新市场已出现、新效率未 提高。    新技术已诞生、新产业未形成。“新经济”的主要构成——网络经济、绿色经济或 知识经济等所需的技术成果已诞生,但作为新的产业(或行业)还是幼稚型,正处在形 成过程之中,还需巨额投资培育。    新股市虽看好、新投资未见效。科技、传媒和电信等股票(TMT),由于预期拉 动,定价过高。而2000年3月份的调查则显示,他们所持有的TMT股票超过了市 场中性比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认为纳斯达克市场出现抛售属于技术性调整。但 调查认为,纳指的急速下挫其实有着更深远的宏观经济意义:市场转至防守性较强的产 业意味着市场预期全球经济增长已临近触顶,新投资未见效。    新市场已出现、新效率未提高。美国的收益率曲线已经出现倒挂的情况,石油价格 和基础金属价格均在下调,从传媒到采矿股等经济敏感产业的表现均劣于大市,这些都 是我们预期将见到的联邦基金利率上调的影响开始显现的信号。现在离第一次加息已近 一年了,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地区的基金经理对经济的乐观情绪都在下降。亚洲基金经 理对全球贸易的乐观预期已有所降低,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领先指标 则似已走向触顶。虽然并无实际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速在放慢,我们觉得这些信号来 自新效率未提高。高技术企业建设的新网络社会的基本结构使新市场已出现,但是企业 在市场中价值将根据其未来产业而定。顾客在互联网络上对商品的价格、产地等一目了 然,可以从生产厂家直接购买的现实虽有进展,但效率未提高。   六、“新经济”的走向    世界IEC模型得出:“新经济”中,2001~2020年世界GDP将在保常 玻叮ケ呒试龀ぶ胁ǘ?在综合考虑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世界各国 内部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各要素分别对其GDP贡献度的基础上,世界IEC模型认为 世界“新经济”范畴的主客体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在这个问题 中,由于各国的科技进步、社会制度、经济体系、文化传统、行为方式、自然资源和人 口状况等各不相同,因而会形成各国不同类型的“新经济”增长力量,从而形成方式多 样的“新经济”走向。在这些力量和走向中,不但有经济利益之争,而且更有主权、政 治、民族和宗教问题在内,使在市场经济框架中形成的“新经济”,同经济全球化、区 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交叉缠绕,导致国际社会对“新经济”前景,时 而预期看好、时而未知数见多。世界“新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就是这些发展力量共同 作用的结果。 -- Alchian ---- Hayek之继续 ※ 来源:·日月光华站 bbs.fudan.edu.cn·[FROM: 10.76.200.13] -------------------------------------------------------------------------------- [返回上一页] [本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