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华 -- Economics精华区文章阅读 -------------------------------------------------------------------------------- 发信人: ahsu (红绿蓝),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利率的调控作用有多大(转载) 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Thu Dec 27 19:06:58 2001) , 站内信件   进入新世纪以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美联储连续3次降息(每次都降0.5个百分 点),试图阻止美国经济的下滑,但成效甚微。这种状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利 率还能不能成为经济调控的杠杆。   利率成为经济调控的杠杆,其经济学的原理在于:利率是投资的递减函数和储蓄的 递增函数。它表明利率越低,投资越多,储蓄越少;利率越高,投资越少,储蓄越多。 利率是投资的递减函数理论假定的条件是:投入产出要素的价格不变。在投入产出要素 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利率的变动,影响到投资的成本,从而影响到经济人的利益 。而利益变动又支配着经济人的行为,故而利率与投资是反函数关系。利率是储蓄的递 增函数理论假定的条件是:货币的价值不变。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利率的变 动,影响到储蓄的回报,从而影响到经济人的利益,而利益的变动又影响到经济人的行 为,故而利率与储蓄是正函数关系。从这样的推理来看,利率成为经济调控的杠杆,都 离不开利益机制,而利益机制能发生作用,是假定了若干条件的。如果条件变了,或假 定的条件不存在了,利益机制作用不能发挥,则利率成为经济调控的杠杆作用就自然削 弱了。   美国连续降息,为什么成效甚微?据报道美国学术界有两派观点;有一派可谓乐观 派。这一派中包括格林斯潘在内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经济低迷和1945年2后的历次 经济萧条一样,主要是因为需求疲软,使企业采取措施降低库存而导致经济增速下降。 如果这一判断正确,到目前为止的降息和政府即将采取的后续措施,将可能有效地重振 经济。美国经济界的这种主流学派坚信,一次次降息将像强心针一样,先刺激纽约华尔 街股市牛市重视,再刺激消费者和企业走出对经济前景预期悲观的阴影,提高消费和投 资,进而重振美国经济10年来的雄风。另一派可谓悲观派。这一派中包括卸任的美国前 财长萨默斯在内的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一轮经济低迷与美国战后经历的9次经济萧条周 期有根本上的区别,而与“二战”前的经济危机却有更多的相似2处。“二战”后历次经 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通胀迫使美联储提高利率进而导致衰退,而此次低迷的主要原因 ,是在没有通胀的情况下消费者和企业过度借贷而引起,与“二战”前的危机特点如出 一辙。这一特点恰恰构成此次经济萧条的严重性。无通胀的长期扩张,形成了个人和企 业债务的超常积累。银行降低放贷标准,借方肆无忌惮一笔笔贷款,借贷双方都在冒越 来越大的风险。直至发展到现在,企业的过度投资降低了资本收益,消费者发现自己的 债务已经达到了极限,进而企业决定削减资本开支,消费者决定降低消费提高储蓄,对 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开始笼罩在人们的心头,需求突然大幅下跌。美国今天的这种现象 ,正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经济周期的特点,即“投资增长和衰退”的周期模式。既然 目前的低迷不是二战后的“通胀一提高利率”周期模式,美联储惯用的降息措施的作用 就很有限。其中首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和企业并不关心,从而降息无法有效刺激需求。其 次,如果此次经济减速的确是“投资增长过度”引起的,那么早在经济扩张阶段,美联 储就应根据债务状况,而非通胀形势来提高利率,从而及时抑制过度投资,以防止泡沫 性经济扩张。持悲观态度的经济学派认为,此次经济低迷也将像“二战”前的衰退那样 ,难以在半年之内就出现回升,而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两派的争论虽然各执一词,但也有他们的共识,即美国经济能不能继续增长,取决 于两个因素:一是是否能刺激消费或需求;二是能否消除消费者和企业家对经济前景预 期的悲观阴影。只不过乐观派认为,能够消除,而悲观派认为不能消除。乐观派认为能 够消除的原因,是降低利率能推动股市上涨,产生财富效应;悲观派认为不能消除的原 因在于:如果从宏观方面讲是经济周期处于危机阶段;如果从微观方面讲主要是企业和 个人负债太重。由于企业和个人负债太重,对降低利率并不关心,所以难以刺激投资需 求和消费需求。   这样的分析,给人的启示是:(1)利率杠杆能否发挥作用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 ,而取决于客观经济过程,如果客观经济过程处于危机阶段,利率是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的,换句话说,利率只能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发挥作用;(2)利率能不能发挥作用又 取决于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结构。如果经济主体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负债过重,则利 率难以有效发挥作用;(3)利率发挥作用需要其他经济杠杆的配合,如以股票为代表的 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产生财富效应。   据我所知,牵制利率发挥作用的,在美国主要有下列指标:(1)全美经理采购指数 (NAP)。这一指数全面反映生产者的状况,它是衡量经济动态的指标;(2)消费者价 格指数(CPI)。这一指标,反映消费者的消费状况和信心;(3)生产者价格指数(PP I)。这一指标,反映生产者的投资状况和信心;(4)就业报告中的就业率、平均时薪 和劳动力的成本。这一组指标,反映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特别是反映劳动者的接 受力。如果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就业率降低,平均时薪下降,劳动力难以接受,则 利率效用降低;(5)住房特别是新住房的建设和销售指标。这一指标反映人们消费的结 构变动和新的增长点,是反映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它的变动反映经济增长的状况,从 而反映利率的效用程度。实际的状况是:近来美国企业为减轻负债,急速处理前几年累 积下来的过量库存商品,降价销售。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又只好抑制生产;美国消费 者信心指数下降,2001年1月份的信心指数为1144点,已降至1996年间月以来的最低点, 其原因除了去年利率上升、股市下滑等因素外,能源价格上涨对民众和公司的消费信心 也产生了明显的打击;企业大幅裁员,据美国劳动部统计,2000年美国有大小15738次裁 员行为,涉及184万人次,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制造业,占裁员人数的42%,其次是服务性 行业,占22%,企业裁员,收入减少,增大了社会公众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不利于经济 增长。   这种状况为利率效应的经济学解释提出了新的课题:(1)降低利率能减少企业的负 担,也能增加企业的负担,比如降低利率刺激企业过度负债。(2)提高利率会增加企业 的融资成本,也能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如在提高利率抑制企业过度负债的同时,寻 求新的融资渠道,改变融资结构。(3)影响企业和消费者信心的因素很多,不是单靠降 低利率能刺激起来的。(4)如果政府或企业的行为增大了社会公众的负担,增加了他们 预期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经济增长,则不利于正常地发挥利率的效应;换句话说,只有 预期稳定的条件下,利率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5)利率作用于资金短缺者和盈余者, 如果资金短缺和盈余的形势趋弱,利率的作用趋弱。(6)利率的作用存在于特定的融资 方式中,比如借贷如果不存在这种融资方式,或企业和个人不选择这样的融资方式,比 如当企业缺资金时,不是求助于银行借债,而是求助于发行股票和债券,则难以发挥利 率的作用。(7)利率变动的幅度与利率能否发挥作用、作用大小相关。当企业必须按8 %以上的利率从银行借款成为筹措资金的推一手段时,降息100个基点(一个基点相当于 0.01个百分点),仍然是杯水车薪。(为什么是惟一手段?因为发行股票债券受限)。 此外,在债务增加的情况下,小幅降息也是杯水车薪。(小幅降息没有激励作用)。( 8)利率变动效应的传导过程。有人说降息首先在资本市场上产生效果,然后需要半年的 时间才能影响到实体经济。   一种货币利率变动村经济的影响,不能只考虑所在国,还应考察对相关货币的影响 ,从而考察对相关货币所在区域的经济影响。比如美元降息对欧元、港币的影响,美元 降息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等。美联储降息是放松银根的信号,它能使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 息下降,也能使持有美元的单位和个人利息所得减少,由此会改变他们持有货币的选择 ,比如有可能将一部分美元兑换成其他货币,这样就会改变美元和其他货币的供求形势 ,从而引起汇率波动。美联储第二次降息的当日即1月31日,伦敦外汇市场1欧元兑换0. 9264美元,而次日1欧元便兑换0.9364美元,欧元升值了,美元贬值了。   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港币与美元挂钩。为了保持港币的汇率稳定,主要通过联系 汇率制的机制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美元降息,港币也跟着降息,只有这样,才能使 港币汇率稳定。因为港币与美元可自由兑换,美元降息就可能使商业银行和储户美元存 款利息减少,如果港币不降息,他们就会抛出美元,购进港币,从而不利于汇率的稳定 。自然,港币降息对香港经济要产生正面影响,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样的分析表明:一种货币的利率变动??会导致人们持有货币的变动??会导致 相关货币供求形势的变动??会使汇率发生变动,而所有这些变动,都会给经济带来影 响。这可谓利率变动的传递效应和扩张效应。 -- ※ 来源:·日月光华站 bbs.fudan.edu.cn·[FROM: 10.64.11.45] -------------------------------------------------------------------------------- [返回上一页] [本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