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华 -- Economics精华区文章阅读 -------------------------------------------------------------------------------- 发信人: jimjim (老大爷),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胡鞍钢:面向21世纪的知识发展战略 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Fri Apr 6 19:34:57 2001) , 站内信件 胡鞍钢:面向21世纪的知识发展战略 2001.03.23 14:52:06   一、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知识差距   中国是一个工业化后来者,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工业化水平极其低下,曾显示出极 大的发展差距。建国五十年来,中国经历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从一九七八年以来进入经 济起飞阶段,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和世界人均GDP水平之间的差距。中国与欧洲人 均GDP相对差距由一九九二年的八·一五倍缩小为五·三倍,与美国人均GDP相对 差距由十九·八倍缩小为八·八倍,与世界人均GDP相对差距由四·二倍缩小为二· ○倍。这表明,中国在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方面显示出现代化追赶模式特徵。然而,中 国却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知识差距。   首先,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知识创新能力方面差距十分显著。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发表的《一九九八年世界科学报告》统计科技成果是按出版物衡量的科 学活动,即通过在科技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数量来衡量,其数据选自《科引文索引(SC I)》的数据。一九九五年中国以出版物衡量的科学成果仅占世界总数的百分之一·六 ,发达国家占百分之九十三·一。其次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差距也十分 显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报告中选择两家最大和最国际化的专利系统——美国和欧洲 和专利系统作为分析的基础。一九九五年中国在欧洲申请的专利数据占世界总量的百分 之○·一;在美国申请的专利数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二。   中国R&D支出占世界比重极其低下。按购买力评价计算,《一九九八年世界科学 报告》估计中国一九九四年这一比重为百分之四·九,我们认为这一估计过高,而发达 国家这一比重占百分之八十九·二。中国R&D支出占GDP比重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 平。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均超过百分之二,发展中国家均低於百分之一,中国仅为百分之 ○·五,印度和东亚地区约为百分之○·六。   由此可知,当代世界上科学发明和技术成果主要来自於发达国家,全球R&D的投 入也主要来自於发达国家,尽管中国在个别科技领域居於国际领先水平,但从总体上看 ,中国还不是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主导国,仍属於技术追随国和模仿国。由於模仿技术 成本大大低於创新成本,知识又具有外溢效应,中国仍处在以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技 术为主、自我创新技术为辅的阶段,并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跨越某些技术发展阶 段,形成中国科技与产业的竞争优势。因此缩小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差距将成为二十一 世纪初期中国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   二、缩小知识差距的主要途径   第一,获取全球知识的途径。这包括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积极参与国家竞争,实行 国际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提高国内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的技术含量正 在迅速提高,高技术产品所占份额比重不断增加,进口资本货物或技术设备对提高生产 率具有显著的作用;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特别是跨国公司,因为跨国公 司占世界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占世界FDI的百分之七 十,占世界R&D支出的百分之八十,吸引FDI可以充分利用知识与技术的外溢效应 ,建立技术许可证制度,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申请技术许可证和专利,鼓励国内企业利 用这种制度吸收新技术,推动技术扩散,应用和开发,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犯知 识产权的盗版侵权行为;充分利用海外人才资源,包括外国专家、华人专家、海外留学 人员,鼓励他们不定期回国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转让技术,从事投资与贸易。   第二,提高本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这包括大幅度提高政府对旨在知识创新R& D的财政投入,将政府技改投资转为旨在技术创新R&D基金,打破地域、行业界线, 允许企业和科研机构公开竞争;将政府用於补贴粮食流通领域的亏损逐渐转向对农业R &D的投入(二次大战前美国政府R&D费最大用途是农业研究,并产生一场农业革命 );确定R&D投资优先领域,特别是与中国长期发展与增进人民福利密切相关的领域 ,鼓励企业增加R&D的投入,R&D支出可作为所得税抵扣项目,适当提高企业折旧 率,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折旧率;对进口新设备、新技术实行减免关税;充分 发挥现有的科技人才资源作用,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以万名科技人员专利 数为重要指标)和开拓市场能力(以人均技术市场交易额为重要指标);加快科技体制 改革,鼓励知识创新者和技术创新者,促进一批R&D机构进行企业化或公司化改组, 形成新型科技企业,直接进入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鼓励那些具有潜在市场需求、高附 加值、面向海外市场的R&D研究者寻求企业赞助或直接与国内企业合作;鼓励私人或 机构、外资企业进入R&D的研究,允许和鼓励他们公开申请、公平竞争国家或地区科 学基金,政府赞助高新技术开发项目和重大的技术改进项目;鼓励创新活动和高技术产 品向服务业转移或扩散,使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政府和公共机构等)成为高技 术的主要购买者,不仅可以产生对新技术的巨大需求,而且还显著提高生产率和扩大就 业范围;加快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促进技术进步的设施,例如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加速 专用网、数据网和通讯网「三网合一」;实现军民两用技术一体化,利用军事技术来促 进民用技术的应用,利用民用技术满足国防需求的潜力,改革国防与军事装备采购制度 ,鼓励军用与民用科研机构参与竞争招标。   第三,扩大全体公民吸收知识能力和途径。为了缩小知识差距,社会必须保障全民 的基础教育,并提供终生受教育的机会,以提高广大公民吸收知识能力。这包括普及基 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速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率;开办电视大学、函授大 学、远程教育等开放式大学;国家图书馆和大学尽快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并实现全国联 网;政府应实施旨在培养一流人才和素质较高劳动力队伍不同类型的终身学习计划;此 外随着劳动力市场建立和流动性增强,个人收入水平更依赖於教育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也会激励人们不断强化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   第四,扩大公民交流信息与知识能力的途径。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使得人们可能以 更低的价格分享知识,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有巨大的潜力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改革 其教育体系,拓宽工商业机会,并缩小与工业化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的知识差距方面 ,拥有很大的潜力,要把这种潜力变为现实,国家要把更有效和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作为 其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国家主动打破通讯领域的高度垄断,引入市场竞争 机制,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促进新型通讯技术城乡的迅速普及。这包括进一步提高广 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网应扩大农业技术、卫生健康知识节目时 间,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传播农产品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加快电讯业市 场开放,大幅度降低各类通讯入网费和使用资费(我们发现电话普及率每提高一个百分 点,全国各省区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可提高○点五一八个百分点);为贫困地区的 穷人提供更为方便的通讯系统,包括电话网络安装、学校电脑网络、无线通讯技术提供 专项补助资金和技术服务。   上述促进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吸收知识的交流知识四个方面的每一方面都会对其 他方面产生影响和促进作用。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引入竞争机制,无论是发展和利用 信息与通讯技术,还是建立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都会加速中国实现知识 技术与获取信息能力方面的追赶过程,也会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 。以知识促进发展,以知识促进变革,这就是知识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华声报) -- 南区没地方踢球! faint! ※ 来源:·日月光华站 bbs.fudan.edu.cn·[FROM: 10.83.36.99] -------------------------------------------------------------------------------- [返回上一页] [本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