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华 -- Economics精华区文章阅读 -------------------------------------------------------------------------------- 发信人: Alchian (阿尔钦~~Hayek之继续),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萨缪尔森: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应避免的三个误区 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Thu Aug 17 15:40:49 2000) , 站内信件 萨缪尔森: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应避免的三个误区 (06-28 17:34)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保罗_萨缪尔森简介:  保罗_萨缪尔森,现为麻省理工学 院经济终身教授。还在就读哈佛大学期间,萨缪尔森就以其优秀的毕业论文获得了哈佛 颁发的威尔士奖。萨缪尔森1947年被美国经济学会授予克拉克奖。1970年,萨缪尔森以 其无可争议的对古典经济学理论的重要贡献成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个美国人。萨 缪尔森在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以及资本理论等几乎经济学的所有领 域都有重要建树,他自称是经济学专业化时代的最后一个杂家。他开创了经济学的数量 化时代,是后瓦尔拉斯主义(微观经济学)和后凯恩斯主义综合学派(宏观经济学)战 后复兴崛起的鼻祖。   萨缪尔森从毕业起就开始积极为美国政府做经济咨询工作,从国家资源委员会到财 政部,从联邦储备委员会,到经济顾问委员会,到约翰_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为美国 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萨缪尔森有许多里程碑式的著作。他的《经济学》自1948 年首次出版以来,已重版16次,将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传播给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是 战后最重要的经济学教科书。自1940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以来,萨缪尔森与罗伯特 _索罗一起,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建成了世界经济学家最重要的摇篮。他桃李满天下, 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学"掌门人"。 采访背景   萨缪尔森的办公室在一个大的办公套间里,与他相邻的是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 主索罗,在同一个套间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克鲁格曼。1999年5月11日采访那天,萨老晚到 了几分钟,我们一下子惴惴不安起来,担心失去这次与我们仰慕已久的大师见面的机会 ,隔壁的索罗教授则安慰我们不要担心。话音刚落,萨老走了进来,他精神矍铄,步伐 有力,边找钥匙边幽默地问索罗教授知不知道他的钥匙在哪儿。萨老的办公室如同我们 想象一般堆满了书,一张硕大的黑板上写满了公式。窗外是静静的查尔斯河,河面上白 帆点点。 一、微观有效与宏观失效 问:您亲眼目睹了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这个世纪交接之际,世界经济也在发 生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亚洲金融危机、欧元的诞生、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日本的停 滞等等。请问您怎样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会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萨 缪尔森:我并不认为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这个经济"蜜月"不可能永远持续下 去。从1991年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在持续增长--它和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经济 复苏有点相似,而且它可能会持续同样长的时间。   现在的经济与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一大不同是股票市场,在肯尼迪-约翰逊时期 股票市场还没这么重要。如果你用旧的分析方法来分析,目前美国股票市场的定价很高 ,由此你甚至可以说美国经济中有些泡沫因素。我认为,从微观来讲,投机风气很浓的 市场是有效的,这意味着可转换债券相对于普通债券的价格是合理的。举个更简单的例 子,比如说通用汽车公司星期三要分红利,你的经纪人星期二打来电话,说:"快快快, 买这个股票,得点红利,然后再把它卖了。"这个经纪人是个傻瓜,因为谁都知道要分红 利了,这个信息早就反映在股票价格当中了。这并不是什么魔术,而是因为如果某股票 定价不对,研究它的人就会看出来,他们可以采取行动赚上一票,这样价格就可以被纠 正。   但是,如果连反映整个股票市场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价格都比其合理价格高出一倍 ,这种办法就不灵了--这个时候试图卖空的人是傻子,因为你无法螳臂挡车,与全体股 民作对。因此,有一种现象会永远存在:围绕着合理价格会有很大的上下波动。   这不是什么新发现。如果你了解经济史的话,你就知道郁金香热、20世纪20年代的 股市崩盘、日本80年代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虽然我们懂得它们发生的机理--所有人都 认为价格会上涨,那么大家都会去买,所以价格就真的上涨,这又使人们确信他们的看 法是对的。但是,泡沫会持续多久呢?它可能会再持续一个月,也有可能再持续10年。 在经济学中,我们没有好的理论来预测泡沫能持续多久。   总的来讲,我比较同意罗伯特·席勒的观点,即我不认为从宏观来讲,股票市场是 有效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不能通过纠正它来从中获利,你反而会赔钱。我们不 但仍旧会有宏观上的低效,而且我不认为这种宏观上的低效会在今后有任何改观,我们 有可能改进布莱克-舒尔茨的期权定价公式,但它改变不了我对股票市场的微观有效和宏 观低效的看法。   这对中国十分重要。因为除了中国以外,差不多每一个亚洲国家目前都卷入了亚洲 金融危机。但中国没有卷入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中国还是一个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的混合体。所以,中国可以更严格地实行资本控制。我不是说这种资本控制很好,从长 远来看,'它甚至可能弊大于利。只是它在眼下掩盖了真相,而危险就在这里。你们听说 过亚洲的裙带资本主义吗?世界上裙带资本主义的现象很多。因为韩国、泰国、印尼和 马来西亚等国都存在着亚洲式的裙带资本主义,我敢打赌,如果你仔细观察中国的市场 ,你会发现相当严重的裙带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是不是有些刺耳?你们可以和我争论。 二、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三个误区 问:我们同意中国目前还是一个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但中国正在向更侧重于 市场的方向转变。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中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萨缪尔森:我们先 看看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你们听说过智利的"芝加哥小子"吗?他们是一批在芝加哥大学和智利 受过训练的保守的智利经济学家。以阿伦德为首的社会民主党在其当政期间做过许多事 情,其中包括许多蠢事--头一两年看起来很不错,然后就开始变糟了。随后军方介入, 皮诺切特将军成了独裁者,通常,如果一个独裁者上了台,就会出现像阿根廷那样的裙 带资本主义。统治者在瑞士银行存有巨款,像菲律宾的马科斯等人。由于历史的偶然, 智利军方把一切大权都差不多移交给了一个"宗教"团体,我指的不是天主教团体,而是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小子们完全将他们所学的付诸实践,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供求关系,分析私有 产权,等等。这一招还挺灵,与阿根廷、秘鲁、乌拉圭和巴西相比,智利的经济增长率 在一段时间内很不错。   这样一来在我的教材的后面几版中,我不得不增加了一个新的类别:原来有资本主 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后来我又加上了法西斯资本主义。政治上是专制制度,但经 济上基本依靠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价格机制。这种制度也不是说完全不行,至少它能运 作一段时间,但你不知道它能否持续下去。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种模式是苏联模式。中国曾经总是想学苏联。中国刚刚开放的时候,岁数比你 们大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们来到麻省剑桥,来到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他们问的问题在 我看来很可笑,他们总是问:"斯大林的制度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吗?它是不是符合马克思 主义原理?"当然,大部分美国人对卡尔·马克思并不知道多少。   事实是,斯大林之后的制度行不通--苏联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它在军事上能够做 出很多绝妙的事,他们有世界上最好的物理学家。但与此同时,苏联的保健制度却不那 么好,他们甚至不能完成医院体温计的生产指标。在苏联,事实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 象-人的寿命在缩短,这在任何社会都很难出现。战后我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日本人的 平均寿命是女人53岁,男人50岁;现在他们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美国,女人的平 均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在古巴这样落后的经济中,如果你能用科学方法控制住传播 疟疾的蚊子的肆虐,你就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再看看中国,二战之前的上海,如果某 一年诞生了1000个婴儿,大概只有500个能活到年底,这主要是由于排污系统的 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疾病,现在中国的平均寿命大概在70岁以上--你们国家仍然是个 穷国,但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平均寿命可以大大延长。我的意思是,在苏联连平均寿 命都在下降,可见它的制度已经失灵到了什么程度。   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他们开始变得挑剔起来,他们开始在乎鞋子的大小、 衣服的颜色,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很难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要。苏联打仗打得很好,但 经济上不行。如果你看看两次大战之间的捷克,它一战后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经济 上有所进步,从此之后便停滞不前。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俄国即使在残酷的 沙皇统治之下也取得了某些进步,然后,斯大林做了一些容易做的事情,诸如发展钢铁 工业,修筑大坝等等,使经济得以发展。而捷克则完全是停滞不前。你可以明显地看出 来,有些国家就像在相同条件下做对比试验,比如东德和西德,朝鲜和韩国。从经济学 的基本理论来看,计划制度并不是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但在现实中,有追寻利益的 政客,有谋求私利的大众。做得最好的可能也只有瑞典模式,在实行平均主义的同时,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进步。   但看起来中国的作法颇有不同:你们大踏步地走向了市场,尤其是中国从小规模工 业和农业着手,而不是去搞1.5万人的大工厂。从某种程度来讲,中国建立了市场经 济体制。我在麻省贝尔蒙特有个邻居--贝尔蒙特是剑桥郊外的第一个镇子--他开了个技 术公司。我当时在遛狗,然后和他聊开了。 他说:"我在中国有一个工厂。" 我说:"你是说在香港?" 他说:"不,是在香港和上海之间的地区。" 我问:"工厂怎么样?"'   他回答:"特别好,不交税,工资也很低。" 我说:"再告诉我一点详情吧。" 他说:"你得在香港找对人,然后他们会把你介绍给中国内地合适的人。然后你就干起来 了。" 这是12年或15年之前的事了。 1989年以后,我问他:"这一下子,你的工厂怎么样了?" 他说:"怎么样?没什么事。怎么会有事呢?这对我们一点影响都没有。"   这种合资企业在培养劳动力方面很有好处,因为有朝一日你就会有能力自己单干了 。但我觉得,你们在试图得到资本主义的高效率的同时,必须警惕许多资本主义的副产 品。   在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实行的是阿尔·卡彭-芝加哥黑帮式的资本主义--阿尔 ·卡彭是芝加哥的黑社会头目,有名的芝加哥歹徒!他最后被关了起来,他曾经持着机 枪横行四周,杀人越货--现在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也就是圣彼得堡,都是这样,你必 须得有保镖,这是一种罪恶的资本主义。   在中国,对许多人来说,也许所有的资本主义都是罪恶的,因为在这种制度下,人 们都很自私,在拼命为自己牟利。但是,嫌取利润是资本主义运转的原动力,而且在竞 争机制下,来自他人的竞争是一个人所能获取利润的惟一限制。微软的领导人比尔·盖 茨是当今世界上最富的人,就像1910年时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一样,而激烈的竞争 会对一个企业的垄断程度有所限制。   最后一个模式与亚洲危机有关,因为亚洲国家一直都模仿二战后的日本。日本战败 之后,麦克阿瑟将军实际上实行了一种独裁统治:美国人坚持改变一些法律,京都的艺 妓以前是12到14岁,麦克阿瑟说,她们必须至少16岁;许多条款还被要求列入新 宪法,比如说妇女享有与男子一样的权利。自1853年佩里将军打开日本的国门以来 ,日本人开始派他们最聪明的人去学一门十分难学的语言(不知为什么,日本人学英语 好像比中国人学英语要难一些)。他们只要在西方看到好东西,比如如何修建现代公路 ,就会回来照葫芦画瓢。   因此,他们出现了发展方面的奇迹--这个奇迹一直持续到了1990年的第一天。 这时,房地产泡沫突然破灭了,股市泡沫破灭了,外国人不愿意搞合资企业了,因为日 本已经不景气了,天空乌云密布。泰国1997年出现了同样的情形:1997年,所 有的评级公司,包括标准普尔、穆迪等等,都说泰国的信用等级很高;危机发生的前一 年泰国的增长率是6%,前五年平均增长率是8%--切看起来都很好,新兴市场成了投 资热门,所有的美国股票经纪人都在给像我这样的傻教授打电话,说"快点快点,买新兴 市场上的股票"。谁也不知道泡沫什么时候会破灭。当泡沫破灭时,资金不再滚滚流入, 而开始流出,突然之间,泰国大街上的招工广告都不见了踪影。   韩国也是如此,韩国人向日本学习。日本有庞大的家族集团,三井、三菱,还有一 些在战前并不富裕的家族,如索尼和丰田。韩国学习了日本公司之间互相持股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公司都有一个主办银行,主办银行做最后的决定;它的银行会拥有 这些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也会拥有该银行的股票,银行的不同的客户之间也会互相持 股。尽管日本的经济规模只是世界经济的10%,而美国是22%,但如果你看看日本 陷入危机之前最大的全球20家银行排名,日本银行占大概14到15家--其实这并不 能代表日本的经济实力,正如当年日本被炒上天的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没有什么意义一样 。   80年代后期,日本一改二战以来对西方的崇拜态度,开始对西方的商业模式嗤之 以鼻。他们对自己的以下几点颇为自得:(一)在日本公司里,决策是集体一致做出的 ;(二)他们更注意长期的增长,而不像美国公司一样把注意力放在股票价格的波动上 ;(三)他们愿意花钱做长期投资以扩大市场份额。像当年希特勒的德国认为美国腐朽 堕落一样,日本人认为他们的产品是世界上最棒的,生产工艺是世界上最好的。198 9年以后,随着股票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人为自己的傲慢和自负付出了代价--他 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体系,这个社会陷入了一场价值危机当中。政治和经济上的过分保守 使得日本陷入了已持续10年的停滞当中,而与此同时,在克林顿和格林斯潘的带领下 ,美国很快摆脱了1991年海湾战争带来的短暂衰退,全力冲入了一个以技术创新为 主题的全新的无通胀发展时期。   然而,亚洲国家大都遵循了日本模式。1997年,当资本开始流出泰国等新兴国 家时,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这些国家的金融和工业企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 个个地跨掉,只有新加坡、香港和远在天边的巴西没有受到严重波及。到1999年, 那些执行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缩政策的国家开始走出危机,而求助于资本控制的马 来西亚和印尼的未来还不明朗。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但都未能获 得经济史的有力支持。那些宣扬"亚洲价值"不同于西方的论调的人也是一样,至今未能 得到历史的证明。   你们在斯隆学院应该学到的是,当你作出新的投资时,应当考虑未来的回报。在建 一座横跨查尔斯河的收费桥梁时,你必须做工程预算来预计有多少车辆会使用这座桥, 他们会交多少钱,你需要为投资支付多少利息,维修费要多少。然后,你必须在文件材 料上显示这是一个合算的投资,可以偿还银行的贷款。   日本模式的支持者们说:"这根本不对,你应当考虑长远的将来,你不应当担心明天 你的股票的价格。"他们不懂得麻省理工斯隆学院和其他商学院发明的商业分析工具是无 可替代的。如果你所有的钱都投入了合理的项目,并且都有材料证实它的合理性,那么 在危机出现,资本突然停止流入的时候,你可以找到人来投资;日本所有的银行记录都 不公开,人们无法得知他们投资的回报率如何。我觉得中国的企业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在资本流入减少时显现出来。国际收支盈余带给了中国大量外汇储备, 但所有国家都有陷入危机的可能,不管它有多强大,美国也不例外。 问:也就是说,如果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它们必须注意基础性的管理手段。   萨缪尔森:对。如果一个穷人走进一家赌场,说:"我走投无路了,我需要赢一大笔 钱来养家糊口。"这不是成功的养家糊口的办法,它违反了所有的概率原则。马来西亚的 总理和日本大藏省一位要人一直喋喋不休地宣称亚洲有一种不同的文化。我认为,在商 业领域内,这是个危险的幻觉,没有什么能够替代罗伯特·默顿、约翰·考克斯等人发 明的投资管理工具。 三、政府的作用 问:大萧条之后,宏观经济学开始在政府决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制定经 济政策方面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萨缪尔森:在大萧条中,宏观经济运行得实 在太糟糕了,因此宏观经济学变成了热门:凯恩斯主义、反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我 靠写教材发了大财,因为我把教材的重点由微观经济学转向了宏观经济学。   但是,目前由于一些复杂的原因,美国的劳动力供应变得十分灵活,美国人开始接 受很普通的工作,即使这些工作的工资并不高。法国不这样,德国不这样,西班牙也不 这样,因为工会不同意--工会只关心为它的成员找到好工作,而不在乎别人怎么样。这 种新现象暂时使美国经济更容易顺利运转。   我很欣赏格林斯潘,我给他一个最高分A+,这并不仅是因为他既长得帅又智商高 。经典的塞氏法则认为失业不可能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总会有足够的工作,因为一 个商品总会与另外一个商品交换。当我在1932年大萧条的谷底开始学经济学的时候 ,美国经济可不是这么运转的:我没有工作可做;我上大学时的四个暑假都是在海滩上 度过的,我也没觉得不好意思--我父母并不是特别富裕。但我有些朋友申请了800个 公司里面的破工作,最后一个都没找到,所以我知道我也只能在海滩上混。如果宏观经 济系统失灵,宏观经济学就变得重要起来,但它就像你的肝、你的肺--如果你的肝功能 正常,你就会忘记你还有肝脏。   我认为中国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有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中国模仿的那些亚洲 国家,很容易就从奇迹般的增长陷入了灾难和停滞,这是宏观经济的问题。在微观方面 ,你们应认识到绝大部分的经济增长还是源于生产技术的提高。你们在斯隆学院可能学 了不少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现在没有几家商学院像斯隆一样强调这一点。你们会有很 多同学成为咨询顾问,为公司改进生产过程提供咨询建议。 问:我们最后想听听您对目前经济学发展状况的评价。   萨缪尔森:我认为经济学的问题永远不会穷尽,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有趣的令人兴奋 的问题出现,同时我们也取得了很多进展。我对我所研究的学科相当乐观,我认为经济 学是一项集体活动,我们都在为它添砖加瓦。我认为未来经济竞争的胜负取决于很多实 际的管理问题,这使得斯隆、沃顿、伯克利这样的管理学院变得非常关键。 ----摘自和讯网---- -- ※ 来源:·日月光华站 bbs.fudan.edu.cn·[FROM: 10.76.200.54] -------------------------------------------------------------------------------- [返回上一页] [本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