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坛——WTO冲击中国教育:挑战还是机遇? 编者按:经历13年的马拉松式谈判之后,中国取得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正式成员资格已指日可待。“入世”之后,我国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我国教育如何应对,如何抓住时代所赋予的难得机遇,创造我国教育的美好明天。为此,部分博士研究生就“WTO与中国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下面这组文章就是本次专题研讨的部分成果。   辩证法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好的和坏的两个方面,同样,扑面而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伴随的WTO对中国教育既非单面的"馅饼",也并非完全的“陷阱"”,理论上过分强调一个方面或有意忽视另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不可取的,应该既去扬其"善"、同时也不隐其"恶"。不过,总的来看,利大于弊、喜多于忧,这里仅以变挑战为动力、化机遇为现实的眼光来历数WTO带给中国教育的机遇: 1.促使教育观念发生真正转变和飞跃。首先,WTO使已往的"壁垒"经济让位给全球经济,我们将既深切感受到知识经济浪潮冲击又面对政府控制经济权力弱化的局面。这样,教育不仅是原来"教育-人才-经济"认识链条上的兴国之本,而且又被赋予了更重大的政治意义,国际间竞争优势变成按国际标准衡量的教育制度和质量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将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其次,WTO三大基本原则在抽象的理性层次上与我们愿望中的好教育有一致的涵义:各国、各种商品的自由性、公平性贸易原则与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而不偏废、还学生自由、体现主体性等思想一脉相承;公开性、开放性原则与教育的不断适应变化、吸取外部能量、追求持续发展等理想异曲同工;公正性原则与考虑学生差异性、教育机会均等、让全体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等观念殊途同归。可以说,WTO使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更迫切的时代意义。再次,全球化中的竞争促使学校将认识到,有无独特、原创的特色成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2.提供教育发展所需的优越环境条件。宏观国民经济增长将扩大教育投入的空间,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到2005年全部完成各项“入世”承诺时,与不加入WTO相比,当年的贸易生产总值和社会福利收入将分别比现在提高1955、1595亿元,占当年GDP的l.5%和l.2%。显然,在国民经济整体"蛋糕"做大的情况下,政府教育投入力度更大将成为可能。此外,“入世”后,国内、外社会面向我国教育事业投入的渠道将更加多样,数量会持续攀升。中观学校内容方式改进使学校教育教学供给实力猛增,中国“入世”这件事发生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刻,全球经济与学习经济糅合一起走进国门,从而就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方面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升级改造输入了新鲜血液。微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将使居民教育支出承受能力增强,意味着人们在考虑教育支出时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告别投资教育有心而无力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同时,电脑、高质量图书资料、教具学具等教育用品价格的下降,过去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些教育物资设备将会惠及广大群众,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将以较优惠的价格进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