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培 训 --- 学 校 简 介 北京十二中简介   我校始建于1934年,前身为宛平简易师范,位于卢沟桥畔,7.7事变时校园毁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后迁至丰台镇,1951年更名为北京市第十二中学,1978年被命名为市级重点中学,2001年迁建至现址,同年评为高中示范校。   学校为公办高中,可容36个教学班,1800学生就读,可满足900名学生食宿要求,各项硬件条件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教育部要求。 办学思想     办学目标   把北京十二中办成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教育改革实验校和素质教育的示范校。     学生培养目标   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勇于创新、学有特长。     “三体”教育思想   北京十二中“整体、个体、主体”的三体教育思想,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立足于学生的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北京十二中校长 张永啟       北京十二中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级中学,是北京第一所按国家示范高中要求迁址新建的中学。学校占地80亩,建筑面积41000平米。学校拥有设备一流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报告厅、生物生态馆、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游泳馆、篮球馆、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语音教室、计算机房,具有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有可供900人住宿的学生公寓及近千人同时进餐的餐厅。这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基础。   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并获得全国电化教育实验校,全国中学先进实验室,北京市科技示范校,体育先进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特级老师5人,高级教师55人,已取得和正在攻读研究生课程及硕士学位的教师34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18名,其中有的教师还获“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班主任、国务院政府津贴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教师中还有具备培养世界级竞赛选手能力的优秀教师。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及后勤职工,大多具有中高级专业职称。   自80年代以来,该校共有40多名干部教师获得市级或全国的荣誉称号。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力抓教学科研,重视现代教育科研培训,促进教师整体素养与技能的提高,通过“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工程”、“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继续教育工程”及交流办学,使教学队伍向高品位、高学位、高水平方向发展。   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35岁以下教师占49%,36-45岁中年教师占22%,老教师占29%,合理的年龄分布与知识层次的优化,既保证了目前的教学质量又保证了今后持续发展的后劲和余地。 北京十二中青年教师协会   多年来,我校始终保持着很高的高考升学率。从1993年到现在,高考升学率、重点大学升学率在北京市始终名列前茅。   我校的毕业生升入高校后表现优异。在1994年清华大学评出的“十佳学生”中,孙宇航和杨玲榜上有名;毕业生戚立峰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三好学生,在北京大学获得了提前一年毕业直读博士学位的殊荣;纪梅在北京大学生物系跟随陈章良教授读研究生期间,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这种新的基金基因被国际基因库命名为“纪梅基因”;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欢迎;李俊铎多次在全国及市竞赛中获奖,并获“胡楚南奖学金”十佳学生称号,被保送清华大学。 著名电视栏目主持人崔永元向母校增书 纪梅基因发现者纪梅 获奖集体和个人       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教学质量、硬件建设、科学管理等方面的探求和成果,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在对我校各工作考察中,他们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教育、教学、队伍建设中已取得的成绩。 朱镕基总理与我校教师全国劳模亲切交谈 贾庆林书记来校视察 教育部长陈至立与我校教师亲切交谈 市委副书记龙新民 参观网络中心   学校师生和美国、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间有大量的教师、学生交流活动;校金帆民乐团先后出访日本、法国、以色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办学的协议;与对外交流协议举办了多期“中华营”活动。近来,还先后接待了美国、日本、菲律宾、以色列等国家的学生交流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