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不是被遗忘的角落 本报记者 孙军   记者近日在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采访时发现,该校上至校长下至一线教师、后勤服务管理部门,都全力以赴投入学校开展的“教学质量工程”。狠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已成为该校的共识。杨成仁院长告诉记者: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教学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长张伟星告诉记者,由于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社会不良现象影响有增无减,使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仍然存在四个不足:一是领导精力投入不足。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行中,高校要消化由于规模扩大带来的基本建设的大量投入,学校各级领导不可避免地把主要精力用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就出现了领导对教学质量提高的精力投入不足的情况;二是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目前高校教师待遇不高,人才引进困难重重,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教师工作量不断增长,加之受物质利益的驱动,社会兼职较多,一些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学生精力投入不足。学生刚刚从在教师、家长严管下的中学阶段步入大学,自我约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青年人好奇心强,一些学生受诸如网吧等的吸引,忘记了主业,使学生对学习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严重不足;四是教学经费的不足。学校要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规模必需的基本建设,致使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投入明显不足。记者认为,社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怕的是不去正视这些问题、解决问题,“见了红灯绕道走”是投机作法。既然已找到了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就应该对症下药。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实施的“教学质量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师教书育人工程、学生学习成才工程、教学工作规范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等,并为此制订了《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教学管理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的暂行规定》、《教学成果评奖实施办法》等10个教学文件。在教风方面,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在学风方面,制订鼓励学生自我设计、注意创新意识培养的政策,设立创新学分,增加各种学术讲座等;在考风方面,严格考试管理,成立“考试中心”,实行教考分离,考查课与考试课一样进行考试;严格毕业论文答辩制度,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加大教学设备资金投入,建立教师多媒体备课教室等。   青岛市教委主任陈显青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学生。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受益者是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就提高了,质量是生命线,这是永恒的真理。仅加大投入把学校装扮得漂亮了,但“遗忘”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就会失去社会的承认和信任,狠抓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