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去年10月1日铁路二次提速为标志的运输市场第二次全方位竞争,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即显示出连锁互动、此消彼长的调整态势,市场机制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展所长、互相促进,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时代正在一步步走近,运输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公铁斗法”是第二轮竞争的焦点。由于快速列车的平均旅行速度已达到l00公里,使最高时速110公里、平均运行速度80公里的豪华大巴相形之下略逊一筹。铁路提速不提价,欲借提速之势收复失地,即使是短途也不放弃。京津间,由于往返东北方向的列车改走京秦线,京津段得以腾出空间,于是就将发车密度猛增至每日10对,白天几乎是1小时1趟,虽不及汽车每8分钟1班,但由于车站地处市中心,再加上速度优势,已在京津间客运市场上成为龙头老大。国庆节以来汽车旅游客明显下降。中途客运,同样将豪华大巴甩在后面。铁老大又重新找回来往日霸主的感觉。由于这次提速仍局限于三大干线,在未提速路段如成渝铁路,高速公路的优势仍居铁路之上,但铁老大终究不甘居人之后。目前铁道部正在酝酿按高标准另辟新线,一旦建成,也可提速。   面对铁老大咄咄逼人的反攻,刚刚取得优势的公路运输行业不约而同的采取“提优”战术来巩固阵地。虽然速度赶上,但龟兔赛跑输家未必非龟莫属。铁老大快是快,但中长途车每天最多三趟,旅客等车而非车等旅客,汽车这次通过加密班次,使旅客随到随走。此外还可提高乘车环境和服务水平,开行“门到门”车次等。由于公路客运行业对铁路再次提速早有准备,以优见长,方便度、舒适度和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因此得以与铁路一起取得双赢。去年国庆节四天假期内,京石、京郑线快速列车客员爆满;而豪华大巴的生意也一样红火,河南“宇通快运”和北京“阿尔萨浩达”也都座无虚席,在原有班次满额售票的基础上,还另外加开班次,保证进站旅客均能上车出行。   靠着“提优”策略,豪华大巴和加速列车打了个平手,但是在其他地方则互有高低,此起彼伏。如京太(原)线、深(圳)汕(头)线、成渝线,火车跑不过汽车,但在类似北京至天津这样的短途区间,公路密集发车的优势被同样也是高密度的城间列车打了折扣,更有甚者,广州至深圳区间铁路自瑞典引进新时速摆式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全程运行仅需70分钟左右,虽然“新时速”每日仅有2对,但其它准高速列车时速也已达到160公里。而“灰狗”、“银湖”、“锦江”等豪华大巴仍在100公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