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业 文 艺 / 社 会 文 化 专业文艺   [杭州歌舞团] 成立于1959年。建团以来,创作演出过许多有影响的歌剧、舞剧,如大型舞剧《白蛇与许仙》、大型歌剧《不准出生的人》等。其中舞蹈诗剧《阿姐鼓》在97全国舞剧展演中,荣获了剧目、编导、表演、灯光等七项大奖。该团多次出访日本、德国、美国、法国、香港等,艺术创作及演出受到文化部"加强管理、促进创作、活跃歌舞演出"的表彰,被浙江省文化厅两次考评定为"一级剧团"。   [杭州越剧院] 是杭州市重点艺术表演团体,已有四十多年的建团历史。 近年创作演出的《胭脂河》、《圣塘桥》、《莲花湖》、《梨花情》、《何文秀》、《梁祝情梦》等在同行、专家中引起强烈反响。95、96年剧院三次应邀晋京,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和首都剧院演出。97年受文化部和浙江省文化厅委派,实施了越剧小百花的全国万里之行。 近年来,剧院在国家级的奖项上,接连实现"零"的突破,在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上,《梨花情》荣获优秀剧目奖等十一个奖项,在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奖评选中荣获文华新剧目奖。在第十五届梅花奖评选中,优秀青年演员谢群英荣膺梅花奖。   [杭州杂技团] 成立于1958年。四十多年来,杭州杂技团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国艺术优秀传统,多次出访美国、德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巴西等二十多个国家演出,为国家间、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转碟》、《古彩戏法》、《软钢丝舞剑》等一批节目相继在国际国内杂技比赛中获奖。《转碟》获第六届法国国际明日杂技节比赛"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金奖",成为中国杂技之林的佼佼者。 社会文化   杭州市目前有群艺馆1个,县(市)、区文化馆1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76个,基本形成了群众文化三级网络建设。自94年─99年,有189人(次)在各类艺术表演活动及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一等奖,如市群艺馆创作的舞蹈《家乡的阿妹》、《桑园图》分别获得文化部"群星奖"银奖;选送的歌曲《五十六根琴弦连北京》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五年来,各文化(艺术)馆辅导、培训16.13万人,组织辅导业余团队525支。 近年来,我市群众文化突出了提高活动品味,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个主题,群众文化特色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由文化部门组织的大型活动数10项,如"祖国颂"、"长征颂"、"改革颂"大型文艺晚会,"万民同庆迎回归"等。自95年起,全市还统一组织了大型的元宵灯会活动。元宵之夜,杭城街头灯彩绚丽,构成了一幅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在全市各乡镇开展了"东海明珠"、"文化先进县"、"蒲公英计划"等三大工程建设和文化下乡等活动,为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杭州市群众艺术馆] 创建于1959年,是浙江省内第一个建立的市(地)级群艺馆,1996年自筹资金建成了6400平方米的馆舍,自95年以来,主办各类群众活动46项,承办大型活动37项,开办各类业余艺术培训班,参加人数近1万余人(次)。近年来,由馆业务干部创作的作品获国家级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达60余件(次)。策划、创作、选送的节目频获全国和省市大奖。如大型音乐歌舞晚会"情满西湖"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创作的舞蹈、美术作品分获文化部"群星奖"银奖。   [余杭市文化馆] 前身为余杭县民教馆,始建于1928年,于1950年建立余杭文化馆,近三年来共举办各类群文活动168次项。多年来致力于挖掘民间特色文化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实绩。如近年推出"余杭滚?quot;已在全市形成一定规模,并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载入《中国群众文化辞典》。目前,余杭市50%以上的镇(乡)建立了滚灯队。99年10月1日,"余杭滚灯"代表浙江省晋京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5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 近年来,该馆被文化部、人事部评为"全国先进文化馆"、"全国标准文化馆"。   [东海明珠工程建设] 杭州市东海明珠工程建设作为"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浙江东海明珠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世纪末我市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自95年6月开始启动,到目前为止,我市共创建"东海文化明珠"集镇67个,其中省级22个,市级47个,通过工程建设,大力推动了乡镇文化事业发展,几年来,我市乡镇新建、改建、扩建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36700平方米,总投入达10300余万元,明显改善了乡镇的文化环境,提高了乡镇的文化品位,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