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华 -- Economics精华区文章阅读 -------------------------------------------------------------------------------- 发信人: gjxiaod (不爱美女之退隐江湖),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财富》500大排名的启示 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Tue Aug 22 11:32:43 2000) , 转信   大洋网讯主持人:潘霓特邀嘉宾:王志乐(外经贸部国际经贸研究院教授)迟泽准(索 尼中国有限公司事业开发部部长)   排名怎么看   主持人:据统计,世界“500大”大约占据了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国际 技术贸易的60%和国际直接投资的90%。拥有进入世界500大排名的企业数量多寡,被认为 是各国经济实力的标志;但是也有人对排名不以为然,松下幸之助就说过:“500大是什 么﹖不就是一本杂志的排名吗?”   王志乐:国内一些媒体把财富500大称为“500强”是不正确的。每年7月,《财富》 杂志对全球公司上一财务年度公开报告的营业收入大小进行排名,营业收入额高表明公 司业务规模大,但大不等于强。   《财富》杂志还对每个公司的税后利润、资产、股东权益和雇员人数等5个重要指标 进行统计;对每个公司这5项数据与上年进行对比,从而展现各公司的发展趋势。在此基 础上,《财富》杂志按照这些公司所在国家和地区进行国别、地区经济发展趋势评估; 按照这些公司所在行业,进行各个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的评估。通过全球以及国家、地区 和行业的变化,企业竞争力的消长,人们就可以了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走向的中 长期走势。这是我认为应当重视《财富》排名的原因。   迟泽准:对企业的排名还有很多,比较知名的还有《商业周刊》按市值排名的1000 家公司、《福布斯》按销售收入、净利润、资产及市场排名的“超级100强公司”等等。 其实,这些排名无非是找一些典型,起到一种示范作用。   主持人:今年的新排名情况,对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能够得出什么样的规律性认识?   王志乐:金融、电信、计算机、生物制药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公司发展很快 ,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了500强之列,像大家比较熟悉的诺基亚等公司,可能在十年前或几 年前都是非常小的公司。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在一定层次上能够反映出世界经济结构的 变化。虽然它们的名次并不是非常靠前,但是有更多的电信、金融或者其他服务行业、 高新技术行业公司能进入到500强之列,也说明世界经济的产业结构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迟泽准:我认为,排名并不能够完全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不能表现出一个公司 成长或者衰退的过程。比方说一个大公司,现在尽管规模很大、销售额很大,但是可能 管理方面、技术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处于下降趋势,但这些在一两年之内并不能够反映 出来;有些公司上升得很快,比方说微软,尽管利润增值很高,但它的位次也并不是非 常高。   1999年是个好年成   主持人:从统计来看,度过了1998年的全球经济衰退,全球500大公司在1999年逐渐 恢复了元气,年总收益上升了10.6%,为最近四年最高值;利润也剧增了近26%,这些数 据应该如何看?   王志乐:把今年的统计资料与前几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全球最大 的公司虽然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整体经营状况趋好。   首先,每年新进入500大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门槛增高。今年有41张新面孔,最后 一名的营业收入提高到97亿美元。以前大约在90亿美元。第二,1999年度全球500大公司 的营业收入、资产、利润等重要指标均有大幅度增加。全球500大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2. 7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0.75%;税后利润5540亿美元,增幅高达25.83%,而这一项在1 998年是负增长。   1999年度的营业收益率(税后利润/营业收入)也是最高的,可以说,美国的跨国公 司享受到了美国经济连续增长的好收成;同时在世界其他大多数地区保持了强劲的发展 势头。   迟泽准:从排名看出,日本、韩国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可以说,亚洲走 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亚洲金融危机前,日本有126家、韩国有13家公司进入全球500大 ,到1998年度,日本和韩国分别减少了26家和4家。到1999年度,日本和韩国进入500大 的公司数量分别增加了7家和3家。   同时,日本、韩国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有明显改善。日本进入500大的公司营业收入收 益率从1998年的-0.36%改变为0.76%。韩国公司虽然总体上看经营利润还是负数,12家公 司亏损102亿美元,但造成整体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大宇公司一家亏损了187亿美元。除了 大宇公司,其他11家公司1999年度均获得赢利。   数字革命造就了新的赢家   主持人:高盛国际公司的副总裁罗伯特·赫迈特分析认为:“今年最伟大的事件是 优秀的旧经济公司是怎样出色地吸收新经济技术和遵循新经济规律的”。值得注意的是 ,全球500大企业排名的依据是当年以美元计价的总营业额,而不包括股票的市场总值, 不然的话,恐怕会有更多的新经济企业跻身于500大之列。   王志乐:全球500大公司中,新经济行业发展迅速,利益丰厚。新经济发达的国家和 地区则经济繁荣、竞争力提升。近年来,500大公司中的IT产业和制药业以及为新经济服 务的金融证券业公司的迅速增长就反映了这一趋势。   1996年,营业收益率最高的10个行业中有4个是服务业。它们是多种经营财务公司、 电讯、证券和娱乐业。到1999年,营业收益率最高的10个行业中有6个是服务业。它们是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多种经营财务公司、证券、网络通讯、饮食服务和电讯。在这6个行 业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网络通讯和电讯三个行业属于IT产业。如果把制药列入新经 济,那么,在上述营业收益率最高的行业中,有四个行业属于人们所瞩目的新经济。为 新经济服务的金融证券公司也处在收益最高的公司之列。《财富》排名表清楚地显示了 新经济的发展步伐与旧经济之间的距离继续扩大。通讯、计算机、制药等尖端领域的业 绩再次胜过了钢铁、化学、汽车等传统行业,旧经济处境尴尬:入榜的十家金属公司竟 然亏损2.45亿美元。   迟泽准:在《商业周刊》的排名中,前30位的公司中新经济企业占据了大多数,像 英特尔、思科、微软等都坐在前几把交椅上,而在《财富》的排名里,这些企业都未能 挤进前30位。应当说,《商业周刊》依据市值作出的排序,更能反映新经济的热度和市 场对新经济的追捧,而《财富》依据公司收入作出的排序,则反映了新经济对所有公司 都是一次机会。   两个排行榜透露了共同的信息,即数字革命造就了新的赢家。那些提供电信、网络 服务的公司和制造电信设备的公司,具有巨大的获利能力。   适应是最有效的创新   主持人:近些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全球500大公司在如 此激烈的竞争中,为何还能取得如此成绩呢?   王志乐:适者生存,适应是最大的创新。这些年,500大公司在企业发展战略、业务 重组及管理方面都作出了大规模调整,收效显著。我们在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势时,还要 看到这些企业的发展战略,战略的调整,机构的改革,人员结构布局的问题,这一系列 都是对整个经济情况作出的反应,所以仅仅看它属于传统的还是新兴的行业还不够,因 为每个公司都不会坐以待毙,如果它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它就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地位。   通过收购、兼并做大做强是部分500大公司的做法。近年来,全球500大公司位次变 化不仅频繁而且幅度巨大,其中重要原因是大公司间的收购兼并愈演愈烈,相当多的公 司被淘汰出500大,是因为被收购、兼并。   迟泽准:3年前新上任的索尼CEO出井伸之,给索尼带来很多新的东西。他经常对公 司人士讲:一块巨大的陨石落到地球上,恐龙失去了生存的环境。意指面对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如果不适时调整,索尼也会完蛋。   适应经济全球一体、信息化、金融化的要求,对今后的业务拓展,出井指出:“将 着重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工厂的重新组合以及对现有业务的结构改造。比如,要在2002 年3月之前将分布在全世界的70家工厂减少到55家。第二点是将IT技术引入现行业务。第 三是向网上银行和网上证券等新型网上事业进军”。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拓展电子产品和 电子游戏领域的业务,从而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   进步与差距——全球500大中的中国公司   主持人:此次中国企业有11家进入500大,其中香港、台湾各一家,内地有9家公司 ,新进入者有4家公司。但大家认为入选的内地企业并不代表他们本身有多大的竞争力。   王志乐:今年500大排名中,中国有11家。这个数字排在美国(179)、日本(107)、英 国(38)、德国(37)、法国(37)、加拿大(12)、韩国(12)之后,与瑞士并列。   在全球经济竞争愈演愈烈,不断有相当数量的公司被淘汰出局的情况下,中国内地 有9家企业进入,这本身是一个进步。一方面说明中国企业规模扩大、竞争力增强,另一 方面也说明我国企业财务开始按照国际规则行事,增加了公司的市场化程度和透明度。 这两种状况都表明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中迈出了巨大的步伐。   迟泽准:索尼进入中国比较早,和国内企业的合作很多,以前中国企业的管理的确 不敢恭维。但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企业进步得相当快。有些公司的管理水平 、竞争力都令我们非常佩服,如海尔集团等。   主持人:分析了《财富》500大企业,你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多在哪些方面着力,才能 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力?   王志乐: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使企业真正 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加快产业战略性重组,包括产业结构、规模结构的调整。另外, 我们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全球市场。通过市场化 改革,按照经济规律,在广大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基础上,形成既大又强具有全球竞争 力的企业集团。   迟泽准:很显然,500大公司采用新经济技术和新经济技能的旧经济公司达到了他们 运营的最佳状态。大不一定强,仅仅想做大规模很容易,兼并几个公司就可以了。“大 ”不一定就是“强”的象征。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看中的不是规模的大小,而是企业 赢利水平的高低。我想目前中国企业不仅仅要考虑一个大的规模,更多的是考虑一个核 心竞争力强与弱的问题。 -- 我不是嬉皮士,我是新进士 ※ 来源:·日月光华站 bbs.fudan.edu.cn·[FROM: 10.64.11.33] -------------------------------------------------------------------------------- [返回上一页] [本讨论区]